布帐傩:一种仪式戏剧的田野调查与象征阐释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绪论 | 第8-13页 |
| (一) 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| (二) 综述先行研究 | 第8-11页 |
| (三) 研究方法、成果及结论 | 第11-13页 |
| 一、傩的历史分析 | 第13-28页 |
| (一) 什么是傩 | 第13-16页 |
| 1. 同音假借说 | 第13-14页 |
| 2. 傩是难的假借字 | 第14页 |
| 3. “鬼堇”是“傩”字的再假借 | 第14-16页 |
| (二) 傩的分类探源 | 第16-28页 |
| 1. 宫廷傩(官府傩)的发展演变 | 第18-22页 |
| 2. 军傩源流演变 | 第22-25页 |
| 3. 乡人傩历史概述 | 第25-28页 |
| 二、布帐傩的田野调查 | 第28-49页 |
| (一) 布帐傩的文化生态环境 | 第28-31页 |
| (二) 布帐傩仪式记录 | 第31-36页 |
| 1. 白天“潘太公游春”过程 | 第31-34页 |
| 2. 夜晚“开棚做戏”过程 | 第34-36页 |
| (三) 布帐傩傩神谱系与原型 | 第36-49页 |
| 1. 潘太公和柳七娘子 | 第37-42页 |
| 2. 关公 | 第42-44页 |
| 3. 药王 | 第44-49页 |
| 三、布帐傩与中国戏曲的发生 | 第49-65页 |
| (一) 我国傀儡戏概述 | 第49-52页 |
| (二) 傩与傀儡戏的源流 | 第52-54页 |
| (三) 布帐傩戏的纵向比较 | 第54-61页 |
| 1. 祭祀组织的类型 | 第54-59页 |
| 2. 演出形式与内容 | 第59-61页 |
| (四) 布帐傩与中国戏剧起源 | 第61-65页 |
| 结语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| (一) 专著类 | 第66-67页 |
| (二) 论文类 | 第67-69页 |
| 后记 | 第69-70页 |
|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