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型发动机防冻液的制备与应用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9页 |
1.1 引言 | 第13页 |
1.2 发动机冷却系统 | 第13-14页 |
1.3 发动机防冻液 | 第14-20页 |
1.3.1 防冻液简介 | 第14-15页 |
1.3.2 防冻液的组成 | 第15-17页 |
1.3.3 防冻液的分类 | 第17-18页 |
1.3.4 防冻液性能指标 | 第18-20页 |
1.4 防冻液基础液 | 第20-21页 |
1.4.1 乙醇-水型 | 第20页 |
1.4.2 乙二醇-水型 | 第20页 |
1.4.3 丙三醇-水型 | 第20-21页 |
1.5 缓蚀剂 | 第21-26页 |
1.5.1 缓蚀剂简介 | 第21-22页 |
1.5.2 缓蚀剂的分类 | 第22-24页 |
1.5.3 常见缓蚀剂的介绍 | 第24-25页 |
1.5.4 缓蚀剂的研究发展现状 | 第25-26页 |
1.6 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6-29页 |
1.6.1 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| 第26-27页 |
1.6.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29-39页 |
2.1 原材料 | 第29-30页 |
2.2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30-31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31-39页 |
2.3.1 发动机冷却液沸点测定方法 | 第31-32页 |
2.3.2 发动机冷却液冰点测定方法 | 第32-34页 |
2.3.3 静态失重法 | 第34-35页 |
2.3.4 pH值的测定方法 | 第35页 |
2.3.5 灰分的测定方法 | 第35-36页 |
2.3.6 粘度的测定方法 | 第36-37页 |
2.3.7 正交试验法 | 第37-38页 |
2.3.8 响应面试验分析方法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防冻液基础液的制备 | 第39-65页 |
3.1 防冻液基础液的配制 | 第39页 |
3.2 参照组的设定 | 第39-40页 |
3.3 基础液中防冻剂的筛选 | 第40-62页 |
3.3.1 单因素实验 | 第40-54页 |
3.3.2 多组分复配实验 | 第54-58页 |
3.3.3 正交试验 | 第58-6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5页 |
第4章 防冻液中缓蚀剂的筛选 | 第65-81页 |
4.1 单因素实验 | 第66-71页 |
4.1.1 苯甲酸钠 | 第66-67页 |
4.1.2 三乙醇胺 | 第67-68页 |
4.1.3 乌洛托品 | 第68-69页 |
4.1.4 苯丙三氮唑 | 第69-70页 |
4.1.5 植酸钠 | 第70页 |
4.1.6 四硼酸钠 | 第70-71页 |
4.2 复配实验 | 第71-73页 |
4.3 响应面试验 | 第73-79页 |
4.3.1 响应面试验的设计 | 第73-75页 |
4.3.2 响应面试验分析 | 第75-7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5章 防冻液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| 第81-87页 |
5.1 防冻液中阻垢剂的选择 | 第81-83页 |
5.1.1 腐植酸钠对阻钙垢的效果 | 第81-82页 |
5.1.2 腐植酸钠对阻镁垢的效果 | 第82-83页 |
5.2 防冻液配方的确定 | 第83-84页 |
5.3 防冻液的制备流程 | 第84-85页 |
5.4 防冻液综合性能的测定与评价 | 第8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5-87页 |
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87-89页 |
6.1 结论 | 第87-88页 |
6.2 建议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| 第95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