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前言 | 第10-11页 |
·铣刨机概述 | 第11-16页 |
·国内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外发展现状 | 第13页 |
·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| 第13-14页 |
·分类及应用 | 第14-15页 |
·应用特点 | 第15-16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的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混凝土的损伤理论及损伤本构模型 | 第18-37页 |
·混凝土概述 | 第18页 |
·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| 第18-21页 |
·热容(比热容) | 第19页 |
·热传导系数 | 第19-20页 |
·热膨胀系数 | 第20-21页 |
·导温系数 | 第21页 |
·损伤力学及损伤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损伤分类 | 第22-24页 |
·混凝土损伤研究现状 | 第22-23页 |
·混凝土动态损伤 | 第23-24页 |
·水泥混凝土本构模型的建立 | 第24-28页 |
·压缩损伤模型与拉伸损伤模型 | 第24页 |
·混凝土率相关连续损伤本构模型 | 第24-25页 |
·混凝土率相关连续损伤本构模型的本构关系及损伤演化 | 第25-28页 |
·沥青混凝土本构模型的建立 | 第28-36页 |
·本文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理论依据 | 第28-29页 |
·混凝土破坏准则研究现状 | 第29-30页 |
·W-W 五参数破坏准则 | 第30-33页 |
·动态W-W 五参数动态破坏准则的参数确定 | 第33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有限元法在切削中应用 | 第37-45页 |
·有限元法(FEM)概述 | 第37-40页 |
·热应力分析有限元理论 | 第40-42页 |
·温度变化引起的等效节点力 | 第42-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沥青混凝土切削过程仿真 | 第45-68页 |
·软件概述 | 第45-49页 |
·ABAQUS 软件概述 | 第45-47页 |
·模型导入 | 第47-49页 |
·铣刨机切削沥青混凝土切屑分离准则 | 第49-52页 |
·几何准则 | 第49-50页 |
·物理准则 | 第50-51页 |
·切屑分离准则的选择 | 第51页 |
·失效准则 | 第51-52页 |
·任意拉格朗日-欧拉描述法 | 第52-57页 |
·网格划分及其算法 | 第55-56页 |
·单元类型及插值阶数 | 第56页 |
·网格质量检查 | 第56-57页 |
·接触定义及施加约束和载荷 | 第57-59页 |
·定义接触 | 第57-58页 |
·定义边界条件及约束 | 第58页 |
·定义温度场 | 第58页 |
·其他参数 | 第58-59页 |
·有限元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59-67页 |
·应力-应变关系 | 第59-60页 |
·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·切削速度对应力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·切削速度对应变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切削速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·不同切削速度下的功耗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5章 水泥混凝土切削过程仿真 | 第68-84页 |
·水泥混凝土有限元模型 | 第68-72页 |
·切屑分离准则 | 第68-69页 |
·网格划分及其算法 | 第69-70页 |
·单元类型及插值阶数 | 第70-71页 |
·网格质量检查 | 第71-72页 |
·接触定义及施加约束和载荷 | 第72-73页 |
·定义接触 | 第72-73页 |
·边界条件和温度场 | 第73页 |
·定义温度场 | 第73页 |
·其他参数 | 第73页 |
·有限元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73-77页 |
·应力-应变关系 | 第73-74页 |
·切削过程 | 第74-77页 |
·刀头和基座的磨损分析 | 第77页 |
·切削深度对切削的影响 | 第77-83页 |
·切削深度对应力的影响 | 第77-79页 |
·切削深度对应变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·切削深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| 第80-81页 |
·切削深度对能耗的影响 | 第81-83页 |
·小结 | 第83-84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