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前言 | 第10-16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活动课程产生与发展 | 第12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5-16页 |
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对象与内容 | 第16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文献资料法 | 第16页 |
·调查法 | 第16-17页 |
·数理统计法 | 第17-18页 |
3 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| 第18-21页 |
·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内涵 | 第18页 |
·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| 第18-21页 |
·自主性 | 第19页 |
·实践性(又称活动性) | 第19页 |
·综合性 | 第19页 |
·开放性 | 第19页 |
·创造性 | 第19-20页 |
·趣味性 | 第20-21页 |
4 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构建基础 | 第21-25页 |
·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2页 |
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| 第21页 |
·杜威"活动课程"论 | 第21页 |
·建构主义理论 | 第21页 |
·皮亚杰、列昂节夫心理学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"人的主体性发展"教育学理论 | 第22页 |
·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实践基础 | 第22-25页 |
·体育活动课程构建的必要性 | 第22-23页 |
·体育活动课程构建的可能性 | 第23-25页 |
5 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及设计原则 | 第25-28页 |
·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目标 | 第25-26页 |
·体育活动课程总体目标 | 第25页 |
·体育活动课程具体目标构成 | 第25页 |
·情感目标 | 第25-26页 |
·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原则 | 第26-28页 |
·体育活动课程设计原则 | 第26-27页 |
·体育活动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 | 第27-28页 |
6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建设现状及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开展现状 | 第28页 |
·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湖南省高校体育活动课程内容开设项目的调查分析 | 第28-30页 |
7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| 第30-33页 |
·教师资源的开发 | 第30页 |
·心理素质 | 第30页 |
·理论素养 | 第30页 |
·综合性认识结构 | 第30页 |
·活动能力 | 第30页 |
·学生资源的开发 | 第30-31页 |
·教材资源的开发 | 第31页 |
·校园体育资源的开发 | 第31页 |
·家庭体育资源开发 | 第31-32页 |
·社区体育资源开发 | 第32页 |
·网络体育资源开发 | 第32-33页 |
8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实施形式 | 第33-35页 |
·以高水平的运动训练带动群体活动的开展 | 第33页 |
·以单项体育协会主导的体育俱乐部制度建设 | 第33页 |
·以校级运动会为核心的体育节 | 第33页 |
·建设高层次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| 第33-34页 |
·高校-社区体育的联动 | 第34-35页 |
9 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评价 | 第35-38页 |
·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评价原则 | 第35页 |
·整体性原则 | 第35页 |
·主体性原则 | 第35页 |
·激励性原则 | 第35页 |
·过程性原则 | 第35页 |
·发展性原则 | 第35页 |
·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评价标准 | 第35-36页 |
·学校和教师组织管理评价 | 第35-36页 |
·学生活动评价 | 第36页 |
·普通高校体育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法 | 第36-38页 |
·评价的量化与非量化相结合 | 第36-37页 |
·评价学生的个体间差和个体内差相结合 | 第37页 |
·档案袋评价法 | 第37页 |
·行为观察法 | 第37-38页 |
10 结论与建议 | 第38-39页 |
·结论 | 第38页 |
·建议 | 第38-39页 |
致谢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附录 | 第42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