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--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--劳动安全论文

榆林地区本质安全型煤矿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践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1 绪论第8-16页
   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·本质安全的起源、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·榆林地区矿区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煤层赋存特点第13页
     ·榆林煤炭资源的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榆林煤矿开采灾害防治的重点任务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5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15-16页
2 本质安全型煤矿建设的理论体系研究第16-28页
   ·本质安全型煤矿建设的理论基础第16-21页
     ·事故的定义及构成要素第16-17页
     ·事故致因理论第17-21页
   ·本质安全型煤矿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本质安全型煤矿的构成要素第21页
     ·本质安全型煤矿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·煤矿本质安全化的特征与内涵第22页
     ·煤矿本质安全化的特征第22页
     ·煤矿本质安全化的内涵第22页
   ·创建本质安全化煤矿的各因素分析第22-27页
     ·人的本质安全化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环境的本质安全化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设备的本质安全化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管理的本质安全化第25-2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7-28页
3 煤矿本质安全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第28-44页
   ·概述第28-30页
     ·本质安全评价研究现状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本质安全型煤矿评价方法的选择第29页
     ·本质安全型煤矿评价程序第29-30页
   ·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·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第31-34页
   ·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第34-42页
     ·煤矿本质安全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第34-38页
     ·模糊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39-40页
     ·模糊综合评价合成算子的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模糊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本质安全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第4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4页
4 本质安全型煤矿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例第44-64页
   ·杨伙盘煤矿概述第44-47页
     ·自然属性第44-45页
     ·井田地质概况第45页
     ·开采技术条件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第46-47页
   ·杨伙盘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第47-63页
     ·本质安全评价指标的建立第47-59页
     ·本质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9-60页
     ·综合模糊评价的应用第60-62页
     ·本质安全综合评价结果及整改措施第62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4页
5 结论第64-66页
   ·结论第64-65页
   ·展望第65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2页
附录第72-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PSR模型的煤矿本质安全性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
下一篇:急倾斜煤层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