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 前言 | 第10-2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·我国重金属污染状况 | 第10-11页 |
·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| 第11-12页 |
·重金属的去除方法与评价 | 第12-14页 |
·传统的重金属去除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生物吸附法 | 第14页 |
·生物吸附的材料 | 第14-16页 |
·细菌 | 第14-15页 |
·真菌 | 第15页 |
·藻类 | 第15页 |
·其他生物吸附剂 | 第15-16页 |
·细胞代谢产物或结构部分 | 第16页 |
·生物吸附机制 | 第16-20页 |
·生物吸附过程 | 第16-18页 |
·生物吸附机理 | 第18-19页 |
·金属离子对微生物官能团之间的亲合性 | 第19-20页 |
·生物吸附的影响因素 | 第20-22页 |
·pH值的影响 | 第20页 |
·吸附时间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·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影响 | 第21页 |
·吸附温度 | 第21页 |
·竞争吸附 | 第21-22页 |
·吸附材料的处理与应用 | 第22-24页 |
·前加工处理 | 第22页 |
·化学预处理 | 第22页 |
·生物吸附的固定化 | 第22-23页 |
·生物吸附工艺运行方式 | 第23-24页 |
·展望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路线 | 第26-27页 |
2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7-3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7-29页 |
·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27-28页 |
·主要仪器和设备 | 第28页 |
·分析测定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实验中用到的计算公式 | 第2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9-34页 |
·影响因子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·吸附机制的研究 | 第30-31页 |
·吸附质的预处理 | 第31页 |
·吸附质的再生 | 第31-33页 |
·多种金属共同存在时对吸附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 结果与分析 | 第34-64页 |
·影响因子的研究 | 第34-39页 |
·吸附质的量与金属浓度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·pH值对吸附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·反应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反应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| 第39页 |
·吸附机制的研究 | 第39-52页 |
·吸附平衡的研究 | 第39-45页 |
·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45-50页 |
·吸附重金属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吸附质的预处理 | 第52-55页 |
·预处理试剂的选择 | 第52-53页 |
·预处理前后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吸附质的再生及利用 | 第55-57页 |
·洗脱剂的选择 | 第55-56页 |
·吸附装置 | 第56-57页 |
·金属共同存在时对吸附的影响 | 第57-64页 |
·多种金属存在时的吸附时间变化 | 第58-59页 |
·多种金属同时存在时的吸附平衡 | 第59-64页 |
4 总结 | 第64-67页 |
·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 | 第64页 |
·吸附机制的研究结果 | 第64-65页 |
·吸附质的预处理 | 第65页 |
·吸附值的再生利用 | 第65-66页 |
·多种金属共存时的吸附效果 | 第66-67页 |
5 讨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·阿维菌素发酵产生的废菌丝体作吸附材料的可行性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附录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