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览空间情景化设计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3页 |
·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范围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国外现状 | 第15页 |
·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思路 | 第15-18页 |
·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17-18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| 第19-33页 |
·历史上图书馆室内设计发展 | 第19-22页 |
·国内图书馆室内设计 | 第19-20页 |
·国外图书馆室内设计 | 第20-22页 |
·公共图书馆阅览空间的分类 | 第22-23页 |
·公共图书馆 | 第22页 |
·公共图书馆阅览空间 | 第22-23页 |
·实地考察 | 第23-27页 |
·锦江区图书馆 | 第23-24页 |
·成都市图书馆 | 第24-25页 |
·四川省图书馆 | 第25-27页 |
·国家图书馆新馆 | 第27页 |
·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设计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0页 |
·阅览模式的单一 | 第28-29页 |
·功能的简单 | 第29页 |
·阅读环境的枯燥 | 第29-30页 |
·读者的情感与图书馆环境的相互影响 | 第30-32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情景化设计概述 | 第33-61页 |
·公共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中情景化的引入 | 第33-34页 |
·引入的背景 | 第33页 |
·引入的意义 | 第33-34页 |
·情景化设计的理论依据 | 第34-39页 |
·“情”表达的理论依据 | 第34-37页 |
·“景”对“情”影响的理论依据 | 第37-38页 |
·“情”“景”交融手法的理论依据 | 第38-39页 |
·情景化设计的概念 | 第39-42页 |
·“情”与“景” | 第39-41页 |
·情景化设计的概念 | 第41-42页 |
·情景化设计与场景设计 | 第42页 |
·情景化设计与情感设计 | 第42页 |
·情景化设计的表现 | 第42-48页 |
·本能层表现 | 第43-46页 |
·行为层表现 | 第46-47页 |
·反思层表现 | 第47-48页 |
·情景化设计的作用 | 第48页 |
·情景化设计的特征 | 第48-51页 |
·多义性 | 第49页 |
·人性化 | 第49-50页 |
·趣味性 | 第50页 |
·体验性 | 第50-51页 |
·情景化设计的原则 | 第51-53页 |
·表达情感 | 第51页 |
·满足情感 | 第51-52页 |
·深化情感 | 第52页 |
·融合情感 | 第52-53页 |
·情景化设计的手法 | 第53-60页 |
·色彩设计 | 第53-55页 |
·材料设计 | 第55-56页 |
·照明设计 | 第56-57页 |
·家具设计 | 第57-59页 |
·动线设计 | 第59-60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60-61页 |
第4章 图书馆情景化设计案例分析 | 第61-65页 |
·美国西雅图图书馆室内情景化设计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西雅图图书馆概况 | 第61页 |
·西雅图公共图书馆情景化设计 | 第61-62页 |
·舍尔茨公立图书馆室内设计的情景化 | 第62-64页 |
·舍尔茨公立图书概况 | 第63页 |
·舍尔茨公立图书馆情景化设计 | 第63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5章 设计实践 | 第65-73页 |
·设计项目概述 | 第65-66页 |
·设计构思 | 第66页 |
·设计实践 | 第66-72页 |
·项目空间的功能分区 | 第66-67页 |
·阅览空间的情景化设计 | 第67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结语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