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导论 | 第11-22页 |
一、选题由来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四、相关概念 | 第17-19页 |
五、主要观点,重点难点分析 | 第19页 |
六、本文主旨、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9-20页 |
七、创新与不足 | 第20-22页 |
第一章 建始县新农村社区概况 | 第22-29页 |
一、建始县基本情况 | 第22-28页 |
(一) 地理位置与历史简介 | 第22-23页 |
(二) 经济结构 | 第23页 |
(三) 民族结构与民族社区 | 第23-24页 |
(四) 民族文化传统 | 第24-28页 |
二、建始县新农村示范社区概况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建始县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 | 第29-43页 |
一、当地居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| 第29-31页 |
二、建始县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 | 第31-33页 |
三、经济发展是社区建设的基础 | 第33-35页 |
四、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直接体现 | 第35-37页 |
五、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涵 | 第37-39页 |
(一) 红石垭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| 第37-38页 |
(二)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,建乡风文明的少数民族新农村 | 第38-39页 |
六、民主管理是社区建设的制度保障 | 第39-41页 |
七、建始县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| 第43-49页 |
一、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5页 |
(一) 社区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| 第43页 |
(二) 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,资源难以整合 | 第43-44页 |
(三) 社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滞后 | 第44页 |
(四) 社区民主政治发育不成熟 | 第44-45页 |
二、原因探析 | 第45-49页 |
(一) 社区村民自身投入较弱,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| 第45-46页 |
(二) 合作组织不发达,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| 第46页 |
(三) 社区设施建设缺乏规划、管理维护滞后 | 第46-47页 |
(四) 部分村民素质亟待提高 | 第47页 |
(五) 社区服务体系不健全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,加快新农村社区综合发展 | 第49-62页 |
一、发展社区经济促进新农村社区建设 | 第49-50页 |
二、健全新农村社区建设投融资体制 | 第50-53页 |
(一) 政府主导,建立多元化农村社区投融资机制 | 第50-51页 |
(二) 塑造社会集资机制,吸引社会各界投资 | 第51-52页 |
(三) 建立农民自主自愿、民主决策的劳动积累机制 | 第52-53页 |
三、促进社区设施建设,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| 第53-54页 |
(一) 促进社区环境建设,提高健康居住生活环境 | 第53页 |
(二) 完善社区设施经营管理体制,提高使用效益 | 第53-54页 |
四、严格规划制度,适应地方需求 | 第54-56页 |
(一) 制定规划,坚持标准、建立制度、完善机制 | 第54-55页 |
(二) 落实规划、解决问题 | 第55-56页 |
五、建立新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与服务新体系 | 第56-57页 |
六、弘扬民族健康文化,培育新型农民,促进文明乡风 | 第57-59页 |
七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,创建民主管理村务新风 | 第59-62页 |
结语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附录1:建始县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| 第67-70页 |
附录2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成果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