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21页 |
·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5-18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现状评价 | 第18页 |
·研究方法、主要内容结构与创新 | 第18-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论文的基本内容结构 | 第19-20页 |
·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20-21页 |
2 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理论 | 第21-29页 |
·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概念 | 第21-26页 |
·公共产品 | 第21-22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 | 第22-23页 |
·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 | 第23-25页 |
·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 | 第25-26页 |
·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特征 | 第26-29页 |
·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非财政资金供给 | 第26-27页 |
·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中无形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| 第27-28页 |
·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 | 第28-29页 |
3 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分析 | 第29-54页 |
·山东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| 第29-30页 |
·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| 第30-35页 |
·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趋势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数据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| 第35-50页 |
·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不足 | 第35-41页 |
·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失衡 | 第41-42页 |
·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不高 | 第42-44页 |
·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缺失公平 | 第44-46页 |
·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的具体体现 | 第46-50页 |
·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50-54页 |
·城乡分离,城市偏向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| 第50页 |
·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法制保障的不健全 | 第50-51页 |
·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融资体制的不健全 | 第51页 |
·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自上而下的供给体制 | 第51-52页 |
·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多级供给体制 | 第52-54页 |
4 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及其历史演进 | 第54-57页 |
·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| 第54页 |
·家庭承包制实施后至税费改革前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| 第54-55页 |
·税费改革后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| 第55-57页 |
5 创新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措施 | 第57-78页 |
·国际经验与启示 | 第57-63页 |
·发达国家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 | 第57-61页 |
·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 | 第61-63页 |
·各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经验借鉴 | 第63-67页 |
·支持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 | 第63页 |
·财政对农业投资导向功能日益增强 | 第63-64页 |
·政府农村公共投资具有显著公益性特点 | 第64-65页 |
·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 | 第65-66页 |
·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| 第66-67页 |
·创新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措施 | 第67-78页 |
·建立山东省城乡“一体化”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| 第67-68页 |
·开拓山东省农村多元化投资渠道,健全筹资体制 | 第68-70页 |
·提高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“量” | 第70-71页 |
·建立健全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监督、约束体制 | 第71-75页 |
·建立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的公共选择体制 | 第75-76页 |
·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和范围 | 第76-77页 |
·建立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 | 第77-78页 |
6 结论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