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0 引言 | 第11-19页 |
·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7页 |
·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论文基本框架 | 第17-19页 |
1 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9-25页 |
·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的内涵界定 | 第19-21页 |
·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的定义 | 第19-20页 |
·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的基本特征 | 第20-21页 |
·舞弊成因理论 | 第21-23页 |
·舞弊三角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GONE理论 | 第22页 |
·冰山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3页 |
·供求机制理论 | 第23-25页 |
2 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的表现形式与识别 | 第25-29页 |
·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的表现形式 | 第25-27页 |
·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与无保留审计意见 | 第25-26页 |
·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与保留审计意见 | 第26页 |
·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的其他表现形式 | 第26-27页 |
·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的识别 | 第27-29页 |
·从审计意见需求方识别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 | 第27页 |
·从审计意见供给方识别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 | 第27-29页 |
3 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深层次原因分析 | 第29-44页 |
·独立性的缺失是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的根本原因 | 第29-35页 |
·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主体错位 | 第29-31页 |
·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不合理 | 第31-32页 |
·会计师事务所品牌知名度不够 | 第32-35页 |
·审计市场供求失衡加剧了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的行为 | 第35-38页 |
·审计市场自愿需求不足且偏好低价格审计服务 | 第35-37页 |
·审计供给市场竞争激烈 | 第37-38页 |
·政策、监管不到位为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创造了机会 | 第38-44页 |
·法律和法规不健全、不合理,惩处力度不够 | 第39-41页 |
·独立第三方监管缺位 | 第41-42页 |
·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体系缺失 | 第42-44页 |
4 防范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的措施 | 第44-55页 |
·改革审计委托模式,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性 | 第44-48页 |
·完善公司治理结构,重塑委托人 | 第44-45页 |
·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 | 第45-47页 |
·加快会计师事务所品牌的创立 | 第47-48页 |
·改善审计市场供求关系 | 第48-51页 |
·培育高质量审计服务自愿性需求市场,严惩低价进入式审计 | 第48-49页 |
·鼓励加快行业兼并重组和积极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 | 第49-51页 |
·加强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,不断完善法律、法规和制度建设 | 第51-55页 |
·完善监管法规,建立以高额民事赔偿为主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| 第51页 |
·优化监管模式,引入第三方监管 | 第51-53页 |
·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体系 | 第53-55页 |
5 结束语 | 第55-56页 |
·本文的结论 | 第55页 |
·本文的不足 | 第55页 |
·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后记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