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ARM和CDMA的油井工况远程监测系统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概述 | 第9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9页 |
·示功图判断抽油井工作状态的理论依据 | 第9-10页 |
·系统功能 | 第10页 |
·设计方案 | 第10-13页 |
·系统总体结构 | 第10-11页 |
·工况传感器设计方案 | 第11-12页 |
·手持机设计方案 | 第12页 |
·数据中继单元设计方案 | 第12页 |
·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| 第12页 |
·通讯网络设计方案 | 第12-13页 |
·系统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系统硬件设计 | 第14-33页 |
·微处理器LPC2138/2148 | 第14-15页 |
·LPC2138/2148的特性 | 第14-15页 |
·LPC2138/2148引脚排列 | 第15页 |
·加速度传感器ADXL105 | 第15-17页 |
·ADXL105的特性 | 第15-16页 |
·ADXL105的功能模块图 | 第16-17页 |
·SD存储卡 | 第17-18页 |
·工况传感器硬件 | 第18-22页 |
·工况传感器硬件结构组成框图 | 第18页 |
·工况传感器硬件电路图 | 第18-22页 |
·手持机硬件 | 第22-29页 |
·手持机硬件结构组成框图 | 第23-24页 |
·手持机硬件电路图 | 第24-29页 |
·数据中继单元硬件 | 第29-32页 |
·数据中继单元硬件结构组成框图 | 第29-30页 |
·数据中继单元硬件电路图 | 第30-32页 |
·数据中心硬件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系统软件设计 | 第33-50页 |
·工况传感器软件 | 第33-37页 |
·工况传感器软件组成框图 | 第33-34页 |
·工况传感器程序流程图 | 第34-37页 |
·手持机软件 | 第37-42页 |
·手持机软件组成框图 | 第37-38页 |
·手持机程序流程图 | 第38-41页 |
·手持机程序界面 | 第41-42页 |
·数据中继单元软件 | 第42-46页 |
·数据中继单元软件组成框图 | 第42-44页 |
·数据中继单元程序流程图 | 第44-45页 |
·数据中继单元程序界面 | 第45-46页 |
·数据中心软件 | 第46-50页 |
·通讯处理程序 | 第46-47页 |
·数据处理程序 | 第47-50页 |
第四章 通讯网络 | 第50-55页 |
·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| 第50页 |
·CDMA技术 | 第50-51页 |
·无线数据传输网络 | 第51-53页 |
·无线数传网络结构 | 第51页 |
·微蜂窝结构 | 第51-52页 |
·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| 第52页 |
·低功耗策略 | 第52-53页 |
·CDMA网络 | 第53-54页 |
·CDMA通讯网络结构 | 第53页 |
·TCP/UDP协议 | 第53页 |
·数据传输模式 | 第53-54页 |
·数据中心网络 | 第54页 |
·通讯协议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应用前景 | 第55-59页 |
·测试设备 | 第55页 |
·系统硬件测试 | 第55-56页 |
·工况传感器功耗测试 | 第55页 |
·工况传感器精度测试 | 第55-56页 |
·系统软件测试 | 第56页 |
·通讯网络测试 | 第56-57页 |
·无线数传网络测试 | 第56-57页 |
·CDMA网络测试 | 第57页 |
·运行测试 | 第57页 |
·系统性能指标 | 第57-58页 |
·工况传感器性能指标 | 第57页 |
·手持机性能指标 | 第57-58页 |
·数据中继单元性能指标 | 第58页 |
·系统应用前景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