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预防医学、卫生学论文--保健组织与事业(卫生事业管理)论文--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--医疗服务制度论文

国家医疗救助与慈善医疗救助的衔接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 引论第8-18页
 第一节 研究背景第8-10页
 第二节 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第10-15页
  一、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0-12页
  二、研究现状及综述第12-14页
  三、当前研究的缺陷与不足第14-15页
 第三节 研究问题方法及框架第15-18页
  一、研究问题第15页
  二、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二、逻辑结构及章节安排第16-18页
第二章 医疗救助与社会慈善衔接的环境与基础第18-32页
 第一节 制度衔接的现实环境第18-25页
  一、贫困人口医疗服务需求及特征第18-22页
  二、财政投入有限性下医疗救助的现实困境第22-24页
  三、社会慈善迅速发展及优势环境第24-25页
 第二节 制度衔接的理论基础第25-32页
  一、医疗救助与社会慈善的共性第25-27页
  二、医疗救助与社会慈善的差异第27-30页
  三、制度间共性差异的总结第30-32页
第三章 医疗救助与社会慈善衔接的核心及结构第32-46页
 第一节 衔接的核心一制度互补性第32-38页
  一、救助对象上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互补第32-34页
  二、救助内容上单一性与多样性互补第34-35页
  三、救助标准上最低需要与灵活补偿互补第35-36页
  四、资金渠道现上集中统一与分散灵活互补第36-38页
 第二节 制度互补性的静态结构特征第38-43页
  一、主体地位和补充地位的关系第38-41页
  二、制度上刚性与弹性的关系第41-43页
 第三节 制度互补性的动态关系及演变轨迹第43-46页
  一、社会慈善的动态补位原则第44页
  二、制度产互补地位的更替变化第44-46页
第四章 医疗救助与社会慈善衔接形态的中国实践第46-62页
 第一节 重庆—慈善后续跟进的多级救助第46-53页
  一、医疗救助的模式与特点第46-47页
  二、社会慈善参与医疗救助的现状第47-49页
  三、医疗救助与社会慈善衔接模式及运作机制第49-53页
 第二节 上海—政府搭台慈善参与的混合救助第53-58页
  一、医疗救助模式与特点第53-54页
  二、社会慈善参与医疗救助的现状第54-55页
  三、医疗救助与社会慈善衔接的模式与运行机制第55-58页
 第三节 国内衔接模式的比较及启示第58-62页
  一、重庆上海模式的比较第58-60页
  二、制度衔接探索实践的启示第60-62页
第五章 制度衔接中资金补给的量化关系探讨第62-79页
 第一节 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第62-65页
  一、数据来源及经典模型第62-63页
  二、影响因素的确定及计量关系第63-65页
 第二节 医疗救助资金投入与需求的现实缺口估算第65-74页
  一、我国医疗救助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65-70页
  二、贫困人口大病医疗实际所需费用测算第70-73页
  三、医疗救助投入与贫困人口需要间的差额第73-74页
 第三节 社会慈善医疗资金供给能力估算第74-79页
  一、美国慈善医疗救助经验数据的启示第74-76页
  二、我国慈善提供的医疗救助金额估算第76-78页
  三、慈善医疗资金补给国家医疗救助的替代比率第78-79页
第六章 总结第79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8页
后记第88-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上海市长途货运卡车司机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
下一篇:浦东新区卫生资源配置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