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前言 | 第1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目录 | 第10-14页 |
| 英文缩写词 | 第14-15页 |
| 绪论 | 第15-16页 |
| 第1章 布病的研究进展 | 第16-29页 |
| ·布病的病原学 | 第16-18页 |
| ·布病流行病学 | 第18-20页 |
| ·布病流行特征 | 第20-21页 |
| ·布病临床特征 | 第21-23页 |
| ·潜伏期 | 第21-22页 |
| ·前驱期 | 第22页 |
| ·主要临床表现 | 第22-23页 |
| ·主要临床体征 | 第23页 |
| ·布病的辅助检查 | 第23-24页 |
| ·试管凝集试验(SAT.Wright) | 第23页 |
| ·平板凝集试验(PAT.Huddleson) | 第23-24页 |
| ·聚合酶链反应(PCR) | 第24页 |
| 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| 第24页 |
| ·白细胞 | 第24页 |
| ·血沉 | 第24页 |
| ·布病的治疗 | 第24-26页 |
| ·急性期布病的治疗 | 第24-25页 |
| ·慢性期布病的治疗 | 第25-26页 |
| ·布病的防控 | 第26-29页 |
| ·实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| 第26页 |
| ·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| 第26-27页 |
| ·控制传染病 | 第27页 |
| ·切断传播途径 | 第27-28页 |
| ·人群预防接种 | 第28-29页 |
| 第2章 研究内容 | 第29-30页 |
| ·(研究一)近十年白城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回顾性分析 | 第29页 |
| ·(研究二)布鲁氏菌病临床特征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资料与方法 | 第29-30页 |
| 第3章 结果 | 第30-47页 |
| ·研究一的结果 | 第30-35页 |
| ·概述 | 第30页 |
| ·流行特征 | 第30-35页 |
| ·研究二的结果 | 第35-47页 |
| ·人群分布特征 | 第35-37页 |
| ·不同期别临床表现出现率的比较 | 第37-40页 |
| ·不同期别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| 第40-45页 |
| ·不同期别并发症的比较 | 第45-47页 |
| 第4章 讨论 | 第47-55页 |
| ·布病流行特征 | 第47-50页 |
| ·地区分布 | 第47-48页 |
| ·性别分布 | 第48页 |
| ·年龄分布 | 第48-49页 |
| ·职业分布 | 第49页 |
| ·季节特点 | 第49-50页 |
| ·临床特征 | 第50-52页 |
| ·发热 | 第50页 |
| ·多汗 | 第50-51页 |
| ·乏力 | 第51页 |
| ·关节痛 | 第51页 |
| ·皮疹 | 第51页 |
| ·淋巴结肿大 | 第51-52页 |
| ·肝脾肿大 | 第52页 |
| 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| 第52页 |
| ·腰椎、颈椎病变 | 第52页 |
| ·睾丸炎 | 第52页 |
| ·实验室检查特征 | 第52-55页 |
| ·血常规 | 第52-53页 |
| ·肝功能 | 第53页 |
| ·C 反应蛋白(CRP) | 第53页 |
| ·白蛋白 | 第53页 |
| ·细菌学检查 | 第53-55页 |
| 第5章 结论 | 第55-56页 |
| ·研究一 | 第55页 |
| ·研究二 | 第55-56页 |
|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| 第56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