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经济计算、经济数学方法论文--经济数学方法论文

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目录第7-9页
1. 导论第9-12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价值第10页
   ·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·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1-12页
2. 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综述第12-21页
   ·流动性过剩(EXCESS LIQUIDITY)概念的定义与度量第12-14页
   ·对流动性过剩的有关实证研究的综述第14-16页
   ·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的文献综述第16-18页
   ·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与治理方法的文献综述第18-19页
   ·VAR(向量自回归模型)在流动性过剩与其他宏观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第19-21页
3. 相关理论基础介绍第21-33页
   ·货币政策基本理论简介第21-25页
     ·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第21-23页
     ·货币政策工具第23页
     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·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·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第24-25页
   ·向量自回归模型(VAR)理论简介第25-28页
     ·简化向量自回归模型(Reduced VAR model)第25-27页
     ·结构向量自回归(Structural VAR)第27-28页
   ·SVAR 模型设定(SPECIFICATION)第28-29页
   ·滞后阶数的确定第29页
   ·VAR 模型的识别(IDENTIFICATION)第29页
   ·脉冲响应分析第29-33页
4. 本文中度量流动性指标的提出第33-41页
   ·各种度量流动性指标(方法)的比较与评价第33-35页
   ·流动性过剩在我国的成因以及影响第35-38页
   ·本文中度量流动性的指标—贸易顺差第38-41页
5. 实证分析第41-60页
   ·数据说明第41-43页
   ·实证分析思路的简要介绍第43-45页
   ·模型描述、模型的设定与识别第45-52页
   ·脉冲响应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·比较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·预测分析第57-60页
6. 结论与建议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4页
附录第64-66页
 附表1 脉冲响应函数在各期的值(1996-2001 年)第64-65页
 附表2 脉冲响应函数在各期的值(2002-2007 年)第65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地区能源强度与产业布局关系的数量研究
下一篇: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