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--中国论文--文化专题研究论文

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0-17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0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-15页
     ·国外进展第10-12页
     ·国内进展第12-15页
   ·研究的意义第15页
   ·研究的主题和框架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6-17页
第二章 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类别的建立和发展第17-26页
   ·世界遗产保护思想的萌芽第17-18页
   ·世界遗产保护的兴起第18-19页
     ·《威尼斯宪章》和ICOMOS——国际保护原则的建立第18页
     ·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》——“遗产属于全人类”第18-19页
   ·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类别的建立和分类第19-21页
     ·文化景观被纳入世界遗产类别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文化景观遗产的分类第20-21页
   ·文化景观概念的发展第21-24页
     ·景观原意解读第21页
     ·关于西方“荒野地主义”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文化地理学对于文化景观概念的理论支撑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什么是文化景观第23-24页
   ·文化景观的上升期第24页
   ·《欧洲风景公约》——关于“文化景观”的一场思想革命第24-26页
     ·《欧洲风景公约》的主要思想第24-25页
     ·《欧洲风景公约》与《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》的区别第25-26页
第三章 亚洲背景下的文化景观遗产第26-41页
   ·亚洲文化景观遗产概念的误读第26-27页
   ·亚洲文化景观遗产名录纵览和案例解读第27-33页
     ·文化景观遗产提名标准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亚洲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名录案例分析第28-33页
     ·亚洲文化景观遗产的共同特点第33页
   ·亚洲文化景观遗产的原真性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 ·原真性标准在文化景观遗产事业中的重要性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原真性概念的发展第34-36页
     ·亚洲文化景观遗产原真性的涵义第36-37页
   ·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在亚洲框架下的诠释第37-38页
   ·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在亚洲各国的表达法第38-40页
     ·中国第38页
     ·泰国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菲律宾第39页
     ·日本第39-40页
   ·亚洲文化景观遗产提名展望第40-41页
第四章 中国文化景观以及保护框架的建立第41-47页
   ·独特的中国文化景观第41-42页
   ·中国文化景观的本质第42-43页
   ·中国文化景观的分类以及各类特点第43-44页
   ·中国文化景观提名和保护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概念的误解第44页
     ·世界遗产分类和申报遗产所带来的压力第44页
     ·保护的不到位和保护措施的盲从第44-45页
   ·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第45-47页
     ·保护的意义第45页
     ·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第45-47页
第五章 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第47-82页
   ·我国文化景观保护的法律基础第47-49页
     ·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结构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现状第48页
     ·对我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立法的建议第48-49页
   ·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要点第49-82页
     ·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:传统私家,寺庙和皇家园林第49-57页
     ·有机进化之残遗物景观:大遗址第57-62页
     ·有机进化之持续性景观:古村镇文化景观第62-70页
     ·联想性文化景观: 以自然资源环境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第70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7页
致谢第87-89页
作者简介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秦汉与古罗马农业历史比较研究
下一篇:景观设计中的虚实与中国画留白之关联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