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1 引言 | 第7-13页 |
·问题的产生 | 第7-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·福斯特及其思想研究方向介绍 | 第8-11页 |
·福斯特生平 | 第8-9页 |
·福斯特思想简介 | 第9-11页 |
·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| 第11-13页 |
2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生态学的批判 | 第13-25页 |
·生态危机的规模 | 第13-15页 |
·生态危机时间尺度及续存 | 第13-15页 |
·当前环境问题的特点 | 第15页 |
·资本主义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式 | 第15-21页 |
·环境的市场化 | 第15-18页 |
·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 | 第18-20页 |
·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| 第20-21页 |
·资本主义反生态的法则 | 第21-25页 |
3 福斯特对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重构 | 第25-39页 |
·重新阐发马克思"物质变换"概念 | 第25-31页 |
·马克思"物质变换"概念的提出和内涵 | 第25-27页 |
·物质变换裂缝的内涵和现实原因 | 第27-29页 |
·自然异化的消除: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| 第29-30页 |
·社会与人的异化的消除: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| 第30-31页 |
·福斯特对生态危机的解决方案:生态革命 | 第31-34页 |
·环境正义与生产方式革命是生态革命的两个车轮 | 第32-33页 |
·实现生态革命的路径 | 第33-34页 |
·福斯特思想的独特性 | 第34-39页 |
·福斯特与奥康纳思想比较 | 第34-36页 |
·对福斯特物质变换裂缝思想的评价 | 第36-39页 |
4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| 第39-47页 |
·生态革命对中国的意义 | 第39-41页 |
·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| 第41-47页 |
·工业化与生态化并行,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 | 第41-42页 |
·建立生态文明评价制度和经济补偿机制,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| 第42-44页 |
·扩大公民参与,加强环境意识教育 | 第44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3-55页 |
导师简介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