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煤灰混凝土徐变的簇模型
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24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22页 |
·凝土徐变理论 | 第11-13页 |
·粉煤灰混凝土 | 第13-20页 |
·粉煤灰混凝土徐变 | 第20-22页 |
·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2 基础理论 | 第24-40页 |
·混凝土成熟度 | 第24-31页 |
·绍尔成熟度公式 | 第24-25页 |
·修正后的绍尔成熟度公式 | 第25-27页 |
·阿累尼乌斯成熟度公式——等效龄期成熟度 | 第27-29页 |
·湿度调整比例常数模型(HARCM) | 第29-31页 |
·流变模型 | 第31-36页 |
·流变力学概述 | 第31-32页 |
·流变模型理论 | 第32-35页 |
·流变模型在混凝土徐变中的应用 | 第35-36页 |
·簇模型 | 第36-40页 |
·颗粒分布和固化 | 第37-38页 |
·固结水泥砂浆簇的建模 | 第38-40页 |
3 粉煤灰混凝土徐变簇模型 | 第40-62页 |
·粉煤灰混凝土徐变的簇模型建模 | 第40-50页 |
·粉煤灰混凝土的成熟度 | 第40-44页 |
·粉煤灰混凝土徐变簇模型的实现 | 第44-46页 |
·试验介绍 | 第46-50页 |
·参数拟合 | 第50-57页 |
·弹性部分拟合 | 第50-52页 |
·粘弹性部分拟合 | 第52-57页 |
·粉煤灰混凝土徐变簇模型验证 | 第57-62页 |
·试验验证 | 第57-58页 |
·模型对比 | 第58-62页 |
4 粉煤灰混凝土徐变簇模型参数分析 | 第62-66页 |
·加载龄期 | 第62-63页 |
·粗骨料、水泥砂浆比 | 第63-66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·结论 | 第66页 |
·展望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2-7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