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饲料作物、牧草论文--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

溶菌酶-绿色荧光蛋白(Lyz-GFP)双元基因对苜蓿转化的研究

本研究由以下课题资助第1-3页
英文缩略语第3-4页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前言第8-12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2-29页
 1 生物技术在苜蓿育种工作中的研究进展第12-18页
   ·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作用第12-14页
     ·改良品质第12页
     ·抗逆性第12-13页
     ·转抗除草剂基因苜蓿的研究第13页
     ·转抗病毒基因苜蓿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抗虫性转基因苜蓿的研究第14页
   ·紫花苜蓿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受体系统第14页
     ·愈伤组织受体系统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直接分化受体系统第15页
     ·胚状体再生受体系统第15页
   ·苜蓿基因转化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电击法介导的DNA 直接转移导入原生质体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显微注射法第16页
     ·基因枪转化法第16页
     ·农杆菌介导法第16-17页
   ·发展转基因苜蓿的限制因素第17页
     ·基因发现和描述比例第17页
     ·基因沉默现象第17页
     ·生物安全问题第17页
     ·知识产权问题第17页
   ·转基因苜蓿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第17-18页
 2 绿色荧光蛋白(GFP)研究进展及应用第18-24页
   ·GFP 的研究进展及特性第18-20页
     ·GFP 的研究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GFP 的理化性质第19页
     ·GFP 的发光机理第19-20页
   ·GFP 的荧光性质及应用优点第20-21页
   ·GFP 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第21-23页
     ·GFP 作为报告基因用于转基因工作第21页
     ·GFP 作为报告蛋白用于基因表达的调控效果研究第21-22页
     ·GFP 在基因产物及基因定位研究中的应用第22页
     ·GFP 用于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第22-23页
     ·GFP 用于完整植株的信号传导研究第23页
   ·GFP 的荧光检测第23页
   ·GFP 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第23-24页
 3 溶菌酶研究进展第24-27页
   ·溶菌酶性质及抗菌机制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溶菌酶性质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溶菌酶的抗菌作用机制第25页
   ·溶菌酶种类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动物溶菌酶第25页
     ·植物溶菌酶第25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溶菌酶第25-26页
   ·溶菌酶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点第26页
   ·溶菌酶的应用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溶菌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溶菌酶在医学上的应用第27页
     ·溶菌酶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第27页
 4 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7-29页
第二章 不同品种苜蓿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9-40页
 1 材料和方法第29-32页
   ·材料第29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29-32页
     ·无菌苗的获得第29页
     ·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第29-31页
     ·苜蓿愈伤组织的分化第31页
     ·生根培养第31页
     ·再生苗移栽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统计方法第32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32-38页
   ·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第32-35页
     ·不同部位的外植体诱导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不同浓度的2,4-D 对诱导愈伤的影响第33页
     ·不同浓度6-BA 对诱导愈伤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不同浓度KT、NAA 组合对诱导愈伤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·苜蓿愈伤组织的分化第35-37页
     ·愈伤组织诱导时间对分化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不同浓度KT 和NAA 组合对分化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·诱导生根第37-38页
   ·再生苗移栽第38页
 3 讨论第38-39页
   ·苜蓿再生外植体的选择第38页
   ·褐化现象第38-39页
   ·激素浓度对苜蓿再生的影响第39页
 4 小结第39-40页
第三章 PBI121-Lyz-GFP 双元基因对苜蓿的遗传转化第40-55页
 1 材料和方法第40-46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40页
   ·试剂与培养基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抗生素第41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41-46页
     ·农杆菌的活化与保存第41页
     ·菌液的制备第41页
     ·无菌苗的获得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外植体的获得第42页
     ·侵染第42页
     ·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苜蓿的鉴定第43-46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46-52页
   ·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6-49页
     ·卡那霉素对“甘农1 号”杂花苜蓿和“甘农3 号”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及其对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  ·预培养时间对苜蓿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侵染时间和方式对苜蓿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·菌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·转基因苜蓿的鉴定第49-51页
     ·愈伤组织的荧光检测第49-50页
     ·胚性愈伤组织PCR 检测第50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苜蓿植株的荧光检测第50-51页
   ·不同发育时期苜蓿转化组织中的GFP 基因荧光表达量分析第51-52页
 3 讨论第52-54页
   ·预培养对农杆菌介导转化率的影响第52页
   ·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中适宜条件的确立第52-53页
   ·筛选方式对转化率的影响第53页
   ·荧光蛋白基因在基因表达检测中具有突出的优点第53页
   ·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苜蓿转化组织荧光表达量的差异第53-54页
 4 小结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作者简介第61-62页
导师简介第62-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AFP、CBF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苜蓿遗传转化的研究
下一篇:施肥对西北半干旱地区土壤养分、胡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