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7页 |
要旨 | 第7-11页 |
一、引言 | 第11-14页 |
(一) 案例简介 | 第11-12页 |
(二) 案例争论焦点及相关问题 | 第12-13页 |
(三) 本文写作目的与思路 | 第13-14页 |
二、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 | 第14-17页 |
(一) 我国法律对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规定 | 第14页 |
(二) 日本法律对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规定 | 第14-16页 |
(三) 小结 | 第16-17页 |
三、股东代表诉讼的诉讼对象范围及免责 | 第17-20页 |
(一)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诉讼对象范围及免责 | 第17-18页 |
(二)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的诉讼对象范围及免责 | 第18-19页 |
(三) 小结 | 第19-20页 |
四、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| 第20-22页 |
(一) 公司在我国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| 第20-21页 |
(二) 公司在日本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| 第21-22页 |
(三) 小结 | 第22页 |
五、案件性质与诉讼费的承担 | 第22-24页 |
(一) 我国对股东代表诉讼案件的定性与诉讼费的承担 | 第22-23页 |
(二) 日本对股东代表诉讼案件的定性与诉讼费的承担 | 第23页 |
(三) 小结 | 第23-24页 |
六、诉讼管辖 | 第24-25页 |
七、前置程序及公司的说明义务 | 第25-27页 |
(一)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 | 第25页 |
(二)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及公司的说明义务 | 第25-27页 |
(三) 小结 | 第27页 |
八、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| 第27页 |
九、诉讼和解与撤回 | 第27-28页 |
十、结论: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 | 第28-31页 |
(一) 重新定性股东代表诉讼性质,降低诉讼费用 | 第28-29页 |
(二) 完善对原告资格的规定 | 第29页 |
(三) 明确管辖权的归属 | 第29页 |
(四) 建立滥诉预防机制 | 第29-30页 |
(五) 限制诉讼和解与撤回 | 第30-31页 |
致谢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