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一、引言 | 第11-12页 |
(一) 一则案例的争议焦点 | 第11页 |
(二) 本案引发的思考 | 第11-12页 |
二、本案争议焦点的评析 | 第12-21页 |
(一) 如何评判“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” | 第12-14页 |
(二) 如何认定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| 第14-18页 |
1. 从公司的资合性考察 | 第15-16页 |
2. “继续存续是否会使股东利益遭受重大损失”法律条文引发的思考 | 第16-17页 |
3. 评析本案争议焦点之二——公司继续存续是否会使股东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| 第17-18页 |
(三) 如何认定其他途径不能解决 | 第18-21页 |
1. 前置性条件定位 | 第18-19页 |
2. 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途径有哪些 | 第19-21页 |
3. 评析本案争议焦点之三——是否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评析 | 第21页 |
三、法院审理公司僵局案件所遇到的其他一些问题 | 第21-26页 |
(一) 上市公司的股东可否行使解散公司的诉权 | 第21-22页 |
(二) 法院可否一并裁定公司进入强制清算程序 | 第22-23页 |
(三) 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强制股权收购制度 | 第23-24页 |
(四) 社会责任等能否成为阻止公司解散的理由 | 第24-25页 |
(五) 对陷入僵局的公司,法院可否判决强制分立 | 第25-26页 |
四、司法之外:如何有效地避免公司僵局诉讼 | 第26-32页 |
(一) 立法层面 | 第26-27页 |
1. 强制性推定条款制度 | 第26-27页 |
2. 完善资本退出制度 | 第27页 |
3. 授权第三方介入制度 | 第27页 |
(二) 公司章程 | 第27-32页 |
1. 合理设置公司的治理机构 | 第28页 |
2. 表决权限制制度 | 第28-30页 |
3. 合理收买相对方股份 | 第30页 |
4. 约定非司法调解 | 第30页 |
5. 规定公司僵局时提交仲裁裁决 | 第30-31页 |
6. 强制解散协议 | 第31-32页 |
结语 | 第32-33页 |
附件 | 第33-37页 |
致谢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