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绪论 | 第10-22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现状和展望 | 第11-16页 |
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6-19页 |
四、研究任务 | 第19-22页 |
第一章 法治背景下的行政程序及其证据制度 | 第22-45页 |
第一节 行政程序的合理界定 | 第22-29页 |
一、行政程序是否应包括当事人行为的作出程序 | 第23-26页 |
二、行政程序是否应包括行政诉讼程序 | 第26-28页 |
三、本文对于行政程序的界定及其指导意义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行政法治理念下的正当行政程序 | 第29-39页 |
一、行政法治理念与正当行政程序 | 第30-34页 |
二、行政程序正当性的判断标准及其指导意义 | 第34-39页 |
第三节 行政法治理念与行政程序证据制度 | 第39-44页 |
一、行政法治演变中的行政程序证据制度 | 第39-41页 |
二、行政程序证据制度:行政法治的重要保障 | 第41-42页 |
三、行政程序证据制度在行政程序法中的角色和地位 | 第42-4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二章 行政程序证据制度基本问题研究 | 第45-76页 |
第一节 行政程序证据相关概念的讨论 | 第45-57页 |
一、证据概念之界定 | 第45-48页 |
二、行政程序证据概念之界定 | 第48-52页 |
三、行政程序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的区别与联系 | 第52-57页 |
第二节 行政程序证据的特点 | 第57-59页 |
一、行政程序证据具有过程性 | 第57页 |
二、行政程序证据具有附属性 | 第57-58页 |
三、行政程序证据具有专业性 | 第58页 |
四、行政程序证据具有形成性 | 第58页 |
五、行政程序证据具有间接影响权益性 | 第58-59页 |
第三节 行政程序证据属性之讨论 | 第59-63页 |
一、学界关于证据属性之争 | 第59-60页 |
二、关于证据是否应具有“合法性”的讨论 | 第60-62页 |
三、本文关于证据属性以及行政程序证据属性的进一步分析 | 第62-63页 |
第四节 行政程序证据的种类 | 第63-67页 |
一、域外有关行政程序证据种类的立法状况 | 第63-64页 |
二、我国行政程序证据种类的探讨 | 第64-67页 |
第五节 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的界定及其功能分析 | 第67-74页 |
一、关于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的讨论 | 第67-69页 |
二、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的多元功能 | 第69-7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三章 行政程序证据制度价值分析 | 第76-92页 |
第一节 行政程序的价值定位 | 第76-83页 |
一、行政程序价值的界定 | 第76-81页 |
二、当代行政程序的价值定位——“公正”与“效率”的平衡 | 第81-83页 |
第二节 行政程序证据制度对行政程序价值实现的作用 | 第83-86页 |
一、行政程序证据制度对行政程序外在价值的促进作用 | 第83-84页 |
二、行政程序证据制度促进行政程序完善性的达成 | 第84-86页 |
第三节 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的价值定位 | 第86-91页 |
一、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的公正价值 | 第87页 |
二、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的效率价值 | 第87-88页 |
三、行政程序证据制度价值的均衡——“平衡”和“衡平” | 第88-9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第四章 行政程序证据具体制度讨论 | 第92-159页 |
第一节 行政程序证据收集制度 | 第92-107页 |
一、行政程序证据收集概述 | 第92-95页 |
二、行政程序证据收集的原则 | 第95-99页 |
三、行政程序证据收集的程序 | 第99-103页 |
四、行政程序证据收集中的相关取证规则 | 第103-107页 |
第二节 行政程序证据举证制度 | 第107-119页 |
一、行政程序证据证明责任概述 | 第108-112页 |
二、行政程序证据证明责任的分配 | 第112-114页 |
三、行政程序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具体适用 | 第114-119页 |
第三节 行政程序证据质证制度 | 第119-125页 |
一、行政程序证据质证概述 | 第119-121页 |
二、行政程序证据的质证形式 | 第121-122页 |
三、行政程序证据的质证规则 | 第122-125页 |
第四节 行政程序证据认证制度 | 第125-147页 |
一、证据认证规则概述 | 第125-129页 |
二、行政程序证据认证规则的讨论 | 第129-132页 |
三、行政程序证据中的若干认证规则 | 第132-147页 |
第五节 行政程序证据的审查制度 | 第147-157页 |
一、行政程序证明对象的讨论 | 第147-149页 |
二、行政程序证据证明标准概述 | 第149-153页 |
三、行政程序证据制度中若干证明标准 | 第153-15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57-159页 |
第五章 我国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立法建议 | 第159-189页 |
第一节 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立法必要性分析 | 第159-161页 |
一、区别于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需要 | 第159-160页 |
二、整合我国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的需要 | 第160页 |
三、实现行政程序立法现代化的需要 | 第160-161页 |
第二节 借鉴域外立法经验 | 第161-176页 |
一、域外行政程序中的证据制度立法状况 | 第161-174页 |
二、域外行政程序证据制度比较结论 | 第174-176页 |
第三节 我国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的立法完善 | 第176-188页 |
一、我国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的立法状况 | 第176-178页 |
二、我国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的不足与缺失 | 第178-182页 |
三、对完善我国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的几点建议 | 第182-183页 |
四、有关我国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的立法模式问题 | 第183-18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88-189页 |
结语 | 第189-191页 |
主要参考文献(参考书目、论文等资料) | 第191-19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197-199页 |
后记 | 第199-2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