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行政法论文

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引言第10-11页
第一章 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基本理论第11-18页
 一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第11-13页
  (一)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第11-12页
  (二) 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公开的关系第12页
  (三) 政府信息公开的现实意义第12-13页
 二、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内涵第13-14页
 三、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4-18页
  (一) 知情权理论第14-15页
  (二) 权力制衡理论第15-16页
  (三) 法治理念第16-18页
第二章 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现状评析第18-30页
 一、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立法概况第18-19页
 二、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实施现状第19-23页
  (一) 公民动力第19-20页
  (二) 公众申请遭遇“玻璃门”第20-21页
  (三) 政府普遍准备不足第21-22页
  (四) 适用《条例》争议颇多第22-23页
 三、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评析第23-30页
  (一) 影响信息公开法律救济的立法缺陷第23-24页
  (二) 救济制度自身缺陷第24-28页
  (三) 陈旧思想观念对政府信息公开救济的影响第28-30页
第三章 外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比较分析第30-38页
 一、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立法概况第30-31页
 二、各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基本内容第31-36页
  (一) 行政复议第31-33页
  (二) 行政诉讼第33-35页
  (三) 独立的信息委员会制度第35页
  (四) 独立信息专员制度第35-36页
  (五) 信息裁判所制度第36页
 三、外国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6-38页
  (一) 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之间存在良好的衔接制度第36-37页
  (二) 独立第三方救济模式的运用第37页
  (三) 原告资格的广泛性第37-38页
第四章 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思考第38-45页
 一、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第38-39页
  (一) 确立知情权的宪法地位第38页
  (二) 尽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第38-39页
  (三) 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实体法内容第39页
 二、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制度第39-41页
  (一) 扩大行政复议范围第39-40页
  (二) 建立行政救济前置制度第40页
  (三) 完善行政复议程序第40-41页
 三、建立信息公开委员会第41-42页
  (一) 委员的构成和地位第41页
  (二) 屏蔽审查第41页
  (三) 裁决的效力第41-42页
 四、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司法救济第42-45页
  (一) 宽泛原告资格的规定第42-43页
  (二) 确立秘密审查原则第43页
  (三) 强化被告举证责任第43-44页
  (四) 构建反信息公开诉讼制度第44-45页
结语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0页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0-51页
致谢第51-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诉讼调解实证分析--以泰州市海陵区法院为对象
下一篇:论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保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