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自然地理学论文--部门自然地理学论文--地貌学(地形学)论文--沙漠地貌学、干燥地貌学论文

基于自组织的绿洲及自然适宜性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3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3-22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·国内外绿洲研究及其进展第16-22页
     ·绿洲分布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绿洲研究进展第19-22页
第二章 研究方法与数据第22-27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自组织理论指导第22页
     ·基于 RS/GIS 的空间分析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典型实证分析第23页
   ·研究环境第23-24页
   ·研究数据第24-27页
     ·数字高程模型(DEM)数据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数据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统计数据第26页
     ·实地调查第26-27页
第三章 绿洲与自组织第27-55页
   ·自组织国内外相关研究第27-29页
     ·国外相关研究第27页
     ·国内相关研究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自组织在地理界的部分研究第28-29页
   ·自组织的概述第29-32页
     ·自组织理论结构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自组织的概念第31页
     ·自组织演化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自组织与他组织第32页
   ·自组织的绿洲发展观第32-36页
     ·绿洲的定义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天然和人工绿洲的新审视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绿洲系统构成及发展第35-36页
   ·绿洲发展的自组织条件与特征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绿洲系统的开放性第36页
     ·绿洲发展的非平衡性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绿洲系统的非线性第37页
     ·绿洲系统中的涨落第37页
   ·绿洲发展自组织表现形式第37-39页
     ·由非组织到组织的演化过程:绿洲空间结构的自发形成及维持第38页
     ·复杂度增长:绿洲规模扩散和萎缩第38页
     ·层次性跃升:绿洲系统自组织进化第38-39页
   ·新疆绿洲系统的自组织条件与特征第39-42页
     ·开放性第39页
     ·非平衡性第39-41页
     ·涨落第41-42页
   ·新疆绿洲系统发展的自组织解释第42-48页
     ·绿洲发育地点的自发选择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绿洲规模的扩散与萎缩第43-48页
     ·绿洲系统复杂度增长,结构和功能互动第48页
   ·绿洲发展的他组织机制第48-54页
     ·绿洲系统自组织和他组织成分的界定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绿洲系统自组织和他组织作用机制第50-54页
   ·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启发第54-55页
第四章 绿洲自然适宜性评价方法概述第55-62页
   ·绿洲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5页
   ·评价因子选取及其原则第55-56页
   ·评价方法与模型第56-59页
     ·空间叠合分析第57页
     ·单因子评价第57-58页
     ·综合指数法第58-59页
   ·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第59-61页
   ·技术流程图第61-62页
第五章 研究区概况第62-68页
   ·研究靶区的选择第62页
   ·研究区自然环境特征第62-66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第62-63页
     ·地形和地貌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气象气候第64-65页
     ·水文特征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土壤植被第66页
   ·社会经济概况第66-68页
     ·行政区划与人口组织第66-67页
     ·社会经济现状第67-68页
第六章 研究区空间数据的提取与分析第68-82页
   ·空间数据预处理第68-70页
     ·投影变换与栅格统一第68-69页
     ·数据裁切与提取第69-70页
   ·坡度数据层的建立与分析第70-72页
     ·DEM 的拼接第70页
     ·坡度数据层的生成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坡度空间分布及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·植被指数数据层提取与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 ·NDVI 数据层的生成第73页
     ·数据转换第73-74页
     ·NDVI 空间分布及分析第74页
   ·气候因素数据层的提取与分析第74-80页
     ·温湿指数THI 的计算与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 ·气候数据层的提取与分析第76-80页
   ·人口分布数据层的建立与分析第80-82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第80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80-82页
第七章 绿洲自然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第82-90页
   ·单因子适宜性评价第82-83页
   ·绿洲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第83-85页
     ·数据标准化处理第83-84页
     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84-85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85-87页
   ·结果检验与分析第87-90页
     ·面积误差检验第87-88页
     ·对比检验第88-90页
第八章 研究成果、展望与不足第90-92页
   ·研究成果总结第90-91页
   ·展望与不足第91-92页
参考文献第92-99页
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99-100页
致谢第100-101页

论文共1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实测端元光谱的遥感图像光谱模拟研究
下一篇:盐穗木液泡膜Na~+/H~+反向运输载体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