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7-44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17-21页 |
·生物菌剂概述 | 第21-30页 |
·生物菌剂与生物强化技术 | 第21-22页 |
·微生物菌剂的来源 | 第22-25页 |
·生物菌剂的作用机制 | 第25-27页 |
·微生物菌剂的投加方式 | 第27-28页 |
·菌剂的生物强化效果及评价 | 第28-30页 |
·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| 第30-38页 |
·生物强化技术处理工业废水 | 第30-31页 |
·生物强化技术处理城市污水 | 第31-33页 |
·低温对污水生物处理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·低温生物强化技术 | 第35-38页 |
·生物菌剂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| 第38-40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40-41页 |
·课题来源、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41-44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41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41-4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42-44页 |
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| 第44-60页 |
·试验装置 | 第44-50页 |
·小试装置 | 第44-45页 |
·中试装置 | 第45-46页 |
·生产性设施 | 第46-50页 |
·试验仪器及设备 | 第50-52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52-55页 |
·培养基 | 第52-54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54-55页 |
·聚氨酯泡沫球形填料 | 第5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5-60页 |
·常规理化分析方法 | 第55-56页 |
·GC-MS 分析方法 | 第56页 |
·脱氢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| 第56页 |
·微生物个体及生物膜形态的观察方法 | 第56-57页 |
·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| 第57-60页 |
第3章 生物菌剂的构建及其评价 | 第60-84页 |
·引言 | 第60页 |
·生物菌剂构建目标及高效菌筛选底物的选择 | 第60-67页 |
·东北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现状的调查 | 第60-64页 |
·城市污水处理生物菌剂的构建目标及底物的选择 | 第64-65页 |
·石化废水处理生物菌剂的构建目标及底物的选择 | 第65-67页 |
·生物菌剂的构建原则及方法 | 第67-74页 |
·基于微生物协同代谢的高效菌筛选 | 第67-72页 |
·基于生态位分离的生态组合 | 第72页 |
·自适应驯化 | 第72-74页 |
·生物菌剂的构建及生产工艺 | 第74-77页 |
·城市污水处理生物菌剂的构建 | 第74-75页 |
·石化废水处理生物菌剂的构建 | 第75-76页 |
·生物菌剂的生产 | 第76-77页 |
·生物菌剂的评价 | 第77-83页 |
·安全性评价 | 第77页 |
·有效性评价 | 第77-81页 |
·经济适用性评价 | 第81-8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4章 生物菌剂在石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升级改造中的应用 | 第84-112页 |
·引言 | 第84页 |
·某石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升级改造方案的确定 | 第84-93页 |
·某石化废水处理厂概况 | 第84页 |
·A/O 池运行效果及各廊道净水效率 | 第84-89页 |
·A/O 生化处理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生态因子分析 | 第89-92页 |
·石化废水A/O 生化处理系统的工艺缺陷及工艺改进措施 | 第92-93页 |
·基于高效菌稳定的石化废水处理工艺选择 | 第93-98页 |
·生物强化小试 A/O 装置的启动 | 第93页 |
·工艺的污染物转化效果 | 第93-95页 |
·生物强化系统的微生物数量及活性 | 第95页 |
·生物强化系统的稳定性 | 第95-98页 |
·基于微生物生态法的生物强化系统挂膜方法研究 | 第98-101页 |
·直接挂膜法 | 第98-100页 |
·间接挂膜法 | 第100-101页 |
·生物强化技术在石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升级改造中的应用 | 第101-110页 |
·生化系统升级方案 | 第101-102页 |
·生物强化过程中的运行参数调控 | 第102-104页 |
·升级改造过程及工艺运行效果 | 第104-106页 |
·冲击负荷实验 | 第106-108页 |
·各廊道的污染物去除情况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| 第108-109页 |
·生物强化技术应用于石化废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策略 | 第109-110页 |
·经济及环境效益分析 | 第110-111页 |
·经济效益 | 第110-111页 |
·环境效益 | 第11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1-112页 |
第5章 城市污水厂的低温快速启动及生物强化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| 第112-135页 |
·引言 | 第112页 |
·生物菌剂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温快速启动的应用 | 第112-116页 |
·低温快速启动程序 | 第112-113页 |
·低温生物强化处理系统的启动效果 | 第113-115页 |
·生物强化生化处理系统的长期运行效果 | 第115-116页 |
·生物强化城市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微生物活性 | 第116-120页 |
·活性污泥样品的采集 | 第117页 |
·微生物活性及代谢多样性分析 | 第117-120页 |
·冬季及春季运行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| 第120-127页 |
·冬季及春季运行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 | 第120-123页 |
·冬季及春季运行期的微生物群落组成 | 第123-127页 |
·低温生物强化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解析 | 第127-131页 |
·城市污水生化处理工艺低温快速启动策略 | 第131-132页 |
·低温应对措施 | 第131页 |
·高效絮凝菌对污泥性能的改善 | 第131页 |
·贫营养 | 第131-132页 |
·水量不足 | 第132页 |
·水质分析 | 第132页 |
·泡沫问题 | 第132页 |
·人工为主、自控为辅的运行方式 | 第132页 |
·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 | 第132-134页 |
·经济效益 | 第133页 |
·环境效益 | 第133-1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4-135页 |
结论 | 第135-1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7-152页 |
附录 | 第152-1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165-169页 |
致谢 | 第169-17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