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紫外光固化技术发展 | 第10-11页 |
·光聚合原理 | 第11-14页 |
·阳离子光聚合原理 | 第11-13页 |
·自由基光聚合原理 | 第13-14页 |
·聚氨酯丙烯酸酯 | 第14-16页 |
·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工艺 | 第14-16页 |
·纳米材料 | 第16-17页 |
·纳米二氧化硅 | 第16-17页 |
·有机-无机杂化材料 | 第17-19页 |
·有机-无机杂化材料分类 | 第17-19页 |
·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不同分子量的聚丙二醇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热学性能研究 | 第20-31页 |
·引言 | 第2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0-25页 |
·实验原材料 | 第20-21页 |
·实验仪器及工具 | 第21-22页 |
·聚醚羟值测定 | 第22页 |
·异氰酸酯基测定 | 第22-23页 |
·合成路线选择 | 第23-24页 |
·实验原理 | 第24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24-25页 |
·分析与测试 | 第25-26页 |
·树脂流动性测试 | 第25-26页 |
·红外测试 | 第26页 |
·X射线衍射测试 | 第26页 |
·热失重测试 | 第2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6-30页 |
·树脂流动性 | 第26-27页 |
·红外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热失重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X-ray衍射分析 | 第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聚氨酯丙烯酸酯/环氧丙烯酸酯共混 | 第31-39页 |
·引言 | 第3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1-33页 |
·实验原材料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仪器及工具 | 第32页 |
·聚氨酯丙烯酸酯/环氧丙烯酸酯共混实验步骤 | 第32-33页 |
·分析测试 | 第33-34页 |
·巴氏硬度测定 | 第33-34页 |
·固化度测定 | 第34页 |
·热失重测试 | 第3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4-38页 |
·配比对硬度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配比对固化度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·配比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聚氨酯丙烯酸酯/环氧丙烯酸酯/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| 第39-59页 |
·引言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0-44页 |
·实验原材料 | 第40-41页 |
·实验仪器及工具 | 第41页 |
·试验原理 | 第41-43页 |
·试验流程图 | 第43页 |
·试验步骤 | 第43-44页 |
·分析测试 | 第44-46页 |
·附着力测试标准 | 第44页 |
·吸水率的测定 | 第44-45页 |
·漆膜耐酸碱性的测定 | 第45页 |
·红外测试 | 第45页 |
·XRD测试 | 第45页 |
·原子力显微镜 | 第45页 |
·场发射扫描电镜 | 第45-4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8页 |
·催化剂对杂化材料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·不同偶联剂对杂化材料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·正硅酸乙酯用量对杂化材料的影响 | 第50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·结论 | 第59-60页 |
·展望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