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20个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关系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9页
英文摘要第9-10页
1. 前言第10-19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0-18页
     ·玉米种质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  ·玉米种质研究方法第10-13页
     ·种质研究内容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国内玉米种质研究进展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国外玉米种质研究进展第17-18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8-19页
2. 材料和方法第19-24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19-20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20-21页
   ·统计分析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 ·方差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·配合力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·杂种优势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·遗传关系分析第23-24页
3. 结果与分析第24-68页
   ·性状的方差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·对20 个供试群体产量及主要性状GCA 效应分析第25-46页
     ·抽丝期GCA 效应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散粉期GCA 效应第27-28页
     ·ASI GCA 效应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株高GCA 效应第29-31页
     ·穗位高GCA 效应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茎叶角GCA 效应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倒折率GCA 效应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穗长GCA 效应第34-36页
     ·穗粗GCA 效应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秃尖长GCA 效应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穗行数GCA 效应第38-40页
     ·行粒数GCA 效应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百粒重GCA 效应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出籽率GCA 效应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容重GCA 效应第44-45页
     ·产量GCA 效应第45-46页
   ·对20 个供试群体及测验种的综合评价第46-57页
     ·对20 个供试群体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GCA 的综合评价第46-56页
     ·对3 个测验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GCA 的综合评价第56-57页
   ·供试群体与测验种的杂种优势反应分析第57-68页
     ·在东北两点环境下比较20 个供试群体的杂种优势反应第57-61页
     ·在东北环境下比较20 个供试群体的杂种优势反应第61-63页
     ·对20 个供试群体的超标优势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·对20 个供试群体的中亲优势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·20 个供试群体与测验种遗传关系的综合评价第66-68页
4. 讨论第68-71页
   ·供试群体配合力表现第68-69页
   ·对测交组合高产形成的探讨第69页
   ·对高产组合利用的探讨第69-70页
   ·试验创新性及进一步试验设想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试验创新点第70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想第70-71页
5. 结论第71-72页
致谢第72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8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含75%温带血缘的玉米半外来群体选系的改良研究
下一篇:大豆(Glycine max)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