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内容与目标 | 第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 | 第17-27页 |
·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概念 | 第17-19页 |
·新农村概念的界定 | 第17页 |
·人力资源概念的界定 | 第17-18页 |
·人力资源的特征 | 第18-19页 |
·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| 第19页 |
·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4页 |
·古典人力资本思想 | 第19-20页 |
·马克思主义的人力资源思想 | 第20-21页 |
·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劳动力转移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邓小平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思想 | 第23页 |
·晏阳初的“脑矿”开发教育思想 | 第23-24页 |
·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| 第24-27页 |
·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| 第24-25页 |
·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| 第27-36页 |
·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源数量现状 | 第27-31页 |
·吉林省农村人口数量结构 | 第27-28页 |
·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源年龄、性别结构 | 第28-29页 |
·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源地区结构 | 第29-30页 |
·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源产业结构 | 第30-31页 |
·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现状 | 第31-36页 |
·身体素质 | 第31-33页 |
·文化素质 | 第33-34页 |
·科技素质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国际经验比较及启示 | 第36-41页 |
·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 | 第36-39页 |
·日本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| 第36-37页 |
·美国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| 第37-38页 |
·韩国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| 第38页 |
·德国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| 第38-39页 |
·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| 第39-41页 |
第5章 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| 第41-52页 |
·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| 第41-44页 |
·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| 第41页 |
·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| 第41-44页 |
·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| 第44-46页 |
·多渠道筹资,加大投资力度 | 第44页 |
·加大农业投入,促进农业现代化 | 第44页 |
·增加农村教育投资 | 第44-45页 |
·增加农村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的投资 | 第45-46页 |
·增加劳动力转移投资 | 第46页 |
·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 | 第46-49页 |
·推动农村电子政务建设 | 第46-47页 |
·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| 第47页 |
·建立农村远程教育体系 | 第47-48页 |
·构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| 第48-49页 |
·加强农村相关制度建设 | 第49-50页 |
·进行户籍制度、土地制度改革 | 第49页 |
·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| 第49-50页 |
·完善新型医疗合作制度 | 第50页 |
·加速和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 | 第50-52页 |
·发展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 | 第50-51页 |
·加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 | 第51-52页 |
第6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| 第52-53页 |
·结论 | 第52页 |
·研究局限性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后记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