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0-14页 |
(一) 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2.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 国外研究成果 | 第11-12页 |
2. 国内研究成果 | 第12-13页 |
(三) 本文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(四) 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二、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缺失的现状分析 | 第14-19页 |
(一)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供给不足,供给效率低下 | 第14-16页 |
1. 总量供给不足,生产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公共产品缺失 | 第14-15页 |
2. 供给资金使用浪费,供给效率低下 | 第15-16页 |
(二)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差别 | 第16-18页 |
1. 可持续发展性公共产品的城乡差别 | 第16-17页 |
2. 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差别 | 第17-18页 |
(三) 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和资金来源单一化 | 第18-19页 |
1. 农村公共产品的直接供给主体是乡镇政府 | 第18页 |
2.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 | 第18-19页 |
三、农村公共产品缺失的原因分析 | 第19-26页 |
(一) 重工轻农经济政策损坏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基础 | 第19-20页 |
1. 农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 | 第19页 |
2.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遵循受益原则 | 第19-20页 |
3.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匮乏 | 第20页 |
(二) “城乡分治”的二元体制使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也呈现出“二元化” | 第20-22页 |
1. 城镇公共产品供给的筹资机制 | 第20-21页 |
2. 农村公共产品的筹资机制 | 第21-22页 |
(三) 基层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配置不合理,县乡财政困难 | 第22-24页 |
1. 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过重,县乡政府承担比例居多 | 第22-23页 |
2. 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足,其中以县乡政府获得比例较少 | 第23-24页 |
(四) 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,难以有效支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| 第24-26页 |
1. 纵向转移支付形式不够规范,结构不合理 | 第24-25页 |
2. 纵向转移支付管理体制不健全 | 第25页 |
3. 地方政府间横向转移支付缺失 | 第25-26页 |
四、国外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经验借鉴 | 第26-31页 |
(一) 国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践情况 | 第26-28页 |
1. 美国和欧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践 | 第26-27页 |
2. 印度和泰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践 | 第27-28页 |
(二) 国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经验总结 | 第28-31页 |
1. 国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比较 | 第28-29页 |
2. 国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供我国借鉴之处 | 第29-31页 |
五、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缺失问题对策 | 第31-43页 |
(一) 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缺失问题的理论依据 | 第31-33页 |
1.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,明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意义 | 第31页 |
2. 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,引入多元主体和资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| 第31-32页 |
3. 以财政分权理论为基础,合理配置地方政府间事权与财权 | 第32-33页 |
(二) 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缺失问题的具体对策 | 第33-43页 |
1. 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,弥补政府和财政的“缺位” | 第33-34页 |
2. 坚持政府主导地位,适当引入第三部门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| 第34-35页 |
3. 深化“省直管县”和“乡财县管”的财政体制改革,扩大县级政府财权财力 | 第35-37页 |
4.加快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划分的法制化进程,规范地方政府间的财权事权关系 | 第37-39页 |
5.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,保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| 第39-41页 |
6.建立农村公共产品支出绩效评价机制,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