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业基础科学论文--农业生物学论文--农业生物工程论文

转基因植物的生态环境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方法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8页
   ·概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物应用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物的生态环境风险第13-15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5-24页
     ·生物安全研究文献趋势比较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基因流漂移规律研究第17-19页
     ·控制基因流的方法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基因流评估模型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·鉴定转基因存在的方法研究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第22页
     ·生物安全监管现状第22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综述第24页
   ·论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4-2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6-28页
第二章 外源基因导入的分子机理与风险成因分析第28-39页
   ·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导入的分子机理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流程第28-29页
   ·转基因油菜基因工程技术流程实例第29-36页
     ·外源目的基因的获取第29-33页
     ·外源基因农杆菌介导转化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外源基因整合的鉴定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35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35-36页
   ·转基因植物潜在生态风险成因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物成为杂草原因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物基因流风险成因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抗虫转基因植物生态风险成因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抗病毒转基因植物生态风险成因第3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三章 生态风险源的系统分析第39-54页
   ·因果分析法与AHP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因果分析图与AHP法简介第39-40页
   ·转基因植物风险的因果分析法研究第40-48页
     ·绘制因果分析图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因素层次分析法第42-48页
   ·FTA分析法第48-53页
     ·事故树分析步骤第48-49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物事故树分析研究第49-5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四章 基因流风险规律分析的复杂网络法研究第54-76页
   ·复杂网络概述第54-55页
   ·转基因植物基因流网络与小团体分析法第55-59页
     ·基因流网络构建与特性分析第55-58页
     ·小团体与结构同型性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·转基因植物基因流网络实例演示第59-75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油菜基因流网络基本定义与拓扑结构第60-64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油菜基因流网络的无标度特性第64-66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油菜基因流网络的稳健性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油菜基因流网络的小团体与结构同型性分析第68-73页
     ·生物学意义第73-7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五章 基因流风险排序集成模型研究第76-95页
   ·逼近理想解TOPSIS法简介第76-77页
   ·转基因植物风险信息集成评标模型第77-85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物风险信息指标体系第77-78页
     ·风险评价指标的属性赋值方法第78-82页
     ·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82-84页
     ·多属性指标的TOPSIS法排序第84-85页
   ·风险信息集成模型的实例演示第85-94页
     ·确定有效近缘植物种类第85-87页
     ·风险评价指标赋值第87-88页
     ·构建风险决策规范化矩阵第88页
     ·风险指标的综合属性权重第88-91页
     ·构造风险决策加权规范化矩阵第91-92页
     ·确定风险指标的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第92页
     ·计算风险指标距离第92页
     ·确定相对接近度第92-93页
     ·基因流风险大小排序第93-94页
   ·生物学意义第9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4-95页
第六章 营养生长速率等级评判模型研究第95-110页
   ·营养生长速率评价模型构建步骤第95-101页
     ·营养指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第95-97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因素和分类标准值第97-98页
     ·确立评价指标隶属函数第98页
     ·模糊集重心理论第98-99页
     ·熵值法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综合评判模型基本流程第100-101页
   ·营养生长速率评价模型的实例演示第101-108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内油菜营养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油菜营养指标分类标准值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油菜营养生速率评判步骤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·生物学意义第10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8-110页
第七章 亲和性等级识别模型研究第110-123页
   ·模糊聚类概述第110-111页
   ·转基因植物亲和性等级识别模型基本步骤第111-114页
     ·模型数据来源第111页
     ·模型基本步骤第111-114页
   ·亲和性等级识别模型演示第114-121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油菜模型数据来源第114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油菜亲和性等级识别模型步骤演示第114-121页
     ·生物学意义第12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1-123页
第八章 风险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第123-132页
   ·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设置第123-126页
     ·生物安全行政管理系统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·申报审批程序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·生物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第125-126页
   ·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的网格管理模式第126-131页
     ·网格技术介绍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物网格化管理模型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物网格化管理体系组成要素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植物网格化管理运行模式第129-13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1-132页
第九章 生物安全法规体系的完善第132-137页
   ·农业生物技术安全法制建设第133-136页
     ·农业生物技术安全法律体系设置第133-135页
     ·农业生物技术安全的立法建议第135-13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6-137页
第十章 结论与展望第137-141页
   ·全文主要结论第137-139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39-140页
   ·进一步展望第140-141页
参考文献第141-157页
致谢第157-158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58页

论文共1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光合细菌降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物研究
下一篇:钛颗粒对异位骨化局部干预的基础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