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8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国内TDM研究状况 | 第10页 |
·国外TDM研究现况 | 第10-12页 |
·本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交通需求管理概述 | 第13-19页 |
·交通需求管理涵义 | 第13页 |
·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 | 第13-14页 |
·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内容 | 第14页 |
·交通需求管理的实施基础 | 第14-15页 |
·实行交通需求管理的基本要旨 | 第14-15页 |
·实行交通需求管理的基本原则 | 第15页 |
·实行交通需求管理的基本条件 | 第15页 |
·交通需求管理的战略对策 | 第15-16页 |
·TDM的实施原则 | 第16-17页 |
·公平合理的原则 | 第16页 |
·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| 第16页 |
·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原则 | 第16-17页 |
·道路时空资源均衡使用的原则 | 第17页 |
·多方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| 第17页 |
·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 | 第17页 |
·社会可接受原则 | 第17页 |
·交通需求管理的实施层次 | 第17-19页 |
·城市性质、规模、结构与功能定位层次 | 第18页 |
·城市总体规划层次 | 第18页 |
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层次 | 第18页 |
·交通监控、组织与管理层次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经验借鉴 | 第19-30页 |
·国内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发展概况 | 第19-21页 |
·国外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| 第21-25页 |
·新加坡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| 第21-22页 |
·美国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| 第22-25页 |
·国内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| 第25-30页 |
·香港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| 第25-27页 |
·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| 第27-28页 |
·广州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| 第28-29页 |
·上海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长沙市交通特征 | 第30-58页 |
·城市规模 | 第30-32页 |
·城市用地规模 | 第30页 |
·城市人口规模 | 第30-32页 |
·社会经济现状 | 第32-34页 |
·长沙市经济发展 | 第32-33页 |
·周边城市社会经济现状 | 第33-34页 |
·交通需求特征 | 第34-37页 |
·居民日均出行次数、日出行总量及出行目的 | 第34-36页 |
·出行方式结构 | 第36-37页 |
·出行时间分布特征 | 第37页 |
·车辆发展特征 | 第37-38页 |
·长沙市机动车保有量 | 第37-38页 |
·长沙市机动车构成 | 第38页 |
·道路网络特征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城市对外出入口交通特征 | 第41-43页 |
·空间分布 | 第41-42页 |
·交通量构成 | 第42-43页 |
·道路交通特征 | 第43-52页 |
·主要交通走廊特征分析 | 第44-52页 |
·交叉口特征分析 | 第52页 |
·公共交通特征分析 | 第52-55页 |
·公交线路 | 第52-53页 |
·公交车辆 | 第53-54页 |
·公交客运量 | 第54-55页 |
·交通环境特征分析 | 第55-58页 |
·环境空气质量 | 第55页 |
·道路交通噪声 | 第55-56页 |
·机动车尾气检测 | 第56-58页 |
第五章 长沙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与措施 | 第58-72页 |
·长沙市推行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 | 第58-59页 |
·科学制定长沙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| 第59-62页 |
·长沙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| 第62-72页 |
·贯彻公交优先发展的理念,并从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 | 第62-64页 |
·完善道路基础设施,强化交通需求"首端"、"末端"管理 | 第64-66页 |
·交通流量均分 | 第66-67页 |
·理顺路网结构功能,发挥道路运力 | 第67-68页 |
·用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流量 | 第68-69页 |
·开发运用交通新技术,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(ITS) | 第69-70页 |
·加强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与管理 | 第70-72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