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本体的地理信息语义转换模型与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缩写词对照表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4-17页 |
·GIS的发展与地理信息语义共享 | 第15-16页 |
·Web的发展与海量空间数据的处理 | 第16-17页 |
·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7-24页 |
·地理本体与地理信息语义共享 | 第17-20页 |
·语义学与自然语言处理 | 第20-22页 |
·语义标注与知识提取 | 第22-23页 |
·模型驱动开发与元建模 | 第23-24页 |
·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24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基于本体的地理信息语义转换模型 | 第24页 |
·基于本体元建模的GIS数据转换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构建语义相似度计算实验平台 | 第25页 |
·非结构化文档的处理 | 第25页 |
·论文的组织与结构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语义与本体相关概念 | 第27-44页 |
·语义理解的认知基础 | 第27-32页 |
·语言意义的哲学观 | 第27-28页 |
·语义核心----概念意义 | 第28-31页 |
·概念层级与认知层级 | 第31-32页 |
·本体承诺与信息本体 | 第32-39页 |
·本体论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 | 第32-34页 |
·信息本体的结构与分类 | 第34-36页 |
·信息本体描述语言 | 第36-39页 |
·语言语义与本体关系分析 | 第39-42页 |
·语义形式化与本体表示 | 第39-41页 |
·本体与本体描述语言 | 第41-42页 |
·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三章 基于本体论的地理信息描述与转换 | 第44-62页 |
·基于本体论的地理信息描述 | 第44-57页 |
·地理信息特点 | 第44-49页 |
·地理信息描述语言 | 第49-54页 |
·地理信息领域本体的构建 | 第54-57页 |
·基于本体论的地理信息转换 | 第57-60页 |
·传统信息传递模型 | 第57-58页 |
·转换框架与流程 | 第58-60页 |
·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四章 基于本体元建模的GIS数据转换 | 第62-83页 |
·GIS数据模型与地理本体 | 第63-65页 |
·元建模与模型转换 | 第65-69页 |
·元建模与MDA架构 | 第65-67页 |
·模型转换与模型映射 | 第67-68页 |
·模型映射工具 | 第68-69页 |
·基于本体元建模的GIS数据转换 | 第69-81页 |
·本体元建模 | 第69-72页 |
·构建GIS数据元模型 | 第72-78页 |
·GIS数据转换实验 | 第78-81页 |
·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五章 基于本体的地理概念语义相似度计算 | 第83-97页 |
·语义相似度算法 | 第83-88页 |
·相似度计算模型与方法 | 第83-85页 |
·相似度计算综合平台 | 第85-88页 |
·算法分析 | 第88-89页 |
·相似度计算平台设计 | 第89-95页 |
·流程 | 第89-91页 |
·关键技术 | 第91-95页 |
·实验 | 第95-96页 |
·小结 | 第96-97页 |
第六章 基于本体标注的非结构化空间信息处理 | 第97-114页 |
·本体标注与知识抽取 | 第97-99页 |
·基于本体标注的地理知识提取流程 | 第99-101页 |
·本体标注系统的实现 | 第101-108页 |
·本体标注 | 第101-103页 |
·分词与修正 | 第103-105页 |
·句式分析 | 第105-107页 |
·构造本体陈述 | 第107-108页 |
·实验 | 第108-112页 |
·小结 | 第112-114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4-117页 |
·总结 | 第114-115页 |
·创新点分析 | 第115页 |
·展望 | 第115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23页 |
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| 第123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