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有机化学论文

α,β-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捕捉活性叶立德的多组分和多组分串联反应研究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2页
第一章 前言第12-39页
 第一节 重氮化合物、卡宾和叶立德的化学概述第12-26页
     ·α-重氮羰基化合物的制备第13页
     ·重氮化合物及金属卡宾的分类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催化重氮分解常用的金属催化剂第15-17页
     ·金属卡宾的基本反应类型第17-26页
 第二节 多组分反应简介第26-29页
     ·多组分反应的定义及历史回顾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多组分反应的特点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多组分串联反应第28-29页
 第三节 金属卡宾参与的多组分反应第29-38页
     ·以偶氮甲碱叶立德为中间体的重氮多组分反应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以羰基叶立德为中间体的重氮多组分反应第30-35页
     ·亲电试剂捕捉铵基叶立德的重氮多组分反应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亲电试剂捕捉羟基叶立德的重氮多组分反应第36-38页
 第四节 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和设计第38-39页
第二章 Rh(Ⅱ)催化芳基重氮乙酸酯、芳香胺和β,γ-不饱和-α-酮酸酯的Michael型三组分串联反应第39-55页
 第一节 研究背景第39-40页
 第二节 反应的初步研究第40-43页
 第三节 反应的结果与讨论第43-49页
     ·反应条件的优化第43-45页
     ·一锅法合成2,3-二氢吡咯化合物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底物适用范围第46-49页
 第四节 产物的结构与立体构型的确定第49-51页
 第五节 反应机理方面的讨论第51-53页
 第六节 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三章 Cu(Ⅱ)催化α-氢原子或烷基取代的重氮乙酸酯、芳香胺和不饱和酮酸酯的1,2-加成三组分反应第55-66页
 第一节 研究背景第55页
 第二节 反应的初步研究第55-56页
 第三节 反应的结果与讨论第56-64页
     ·反应条件的优化第56-59页
     ·底物适用范围第59-61页
     ·催化不对称三组分反应的初步尝试第61-64页
     ·产物结构的确证第64页
 第四节 高度区域选择性的解释第64-65页
 第五节 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四章 cu(Ⅱ)催化芳基重氮乙酸酯、醇和查尔酮的Michael型三组分反应第66-78页
 第一节 研究背景第66页
 第二节 反应的初步研究第66-68页
 第三节 反应的结果与讨论第68-72页
     ·反应条件的优化第68-70页
     ·底物适用范围第70-72页
 第四节 反应机理方面的讨论第72-74页
 第五节 三组分反应放大和产物的衍生第74-76页
 第六节 本章小结第76-78页
第五章 总结论第78-82页
第六章 实验部分第82-139页
 第一节 实验仪器与试剂第82-83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82页
     ·溶剂及试剂第82-83页
 第二节 原料的合成第83-90页
     ·原料β,γ-不饱和-α-酮酸酯的合成第83-86页
     ·重氮化合物的合成第86-89页
     ·原料查尔酮的合成第89-90页
 第三节 三组分反应实验操作及产物分析数据第90-139页
     ·与第二章相关的实验操作及产物分析数据第90-108页
     ·与第三章相关的实验操作及产物分析数据第108-121页
     ·与第四章相关的实验操作及产物分析数据第121-139页
参考文献第139-150页
作者简历、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0-151页
致谢第151-152页
代表性新化合物谱图第152-165页

论文共1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离子液体中清洁氧化过程的研究
下一篇:毛细管电泳—安培检测技术在电活性与非电活性物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