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5页 |
Abstract | 第15-18页 |
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9-42页 |
1-1 离子液体的定义、产生及其发展简史 | 第19-20页 |
1-2 离子液体的结构与其性质之间的关系 | 第20-27页 |
1-2-1 熔点 | 第20-22页 |
1-2-2 溶解性 | 第22-23页 |
1-2-3 热稳定性 | 第23-24页 |
1-2-4 密度 | 第24-25页 |
1-2-5 黏度 | 第25-26页 |
1-2-6 导电性和电化学窗口 | 第26页 |
1-2-7 表面张力 | 第26-27页 |
1-3 离子液体的制备 | 第27-31页 |
1-3-1 一步法 | 第28-29页 |
1-3-2 两步法 | 第29-31页 |
1-4 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| 第31-35页 |
1-4-1 Diels-Alder反应 | 第31-32页 |
1-4-2 Heck反应 | 第32页 |
1-4-3 Friedel-Crafts反应 | 第32-33页 |
1-4-4 缩合反应 | 第33页 |
1-4-5 还原反应 | 第33-34页 |
1-4-6 清洁氧化反应 | 第34页 |
1-4-6-1 烯烃的环氧化 | 第34页 |
1-4-6-2 芳香烃的氧化 | 第34页 |
1-4-6-3 烷烃的催化氧化 | 第34页 |
1-4-7 其它类型的反应 | 第34-35页 |
1-5 本论文的研究设想和内容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42页 |
第二章 在酸性离子液体水溶液中以氧气作为氧化剂氧化降解壳聚糖 | 第42-63页 |
2-1 前言 | 第42-45页 |
2-2 实验部分 | 第45-51页 |
2-2-1 试剂与仪器 | 第45页 |
2-2-2 离子液体的合成 | 第45-46页 |
2-2-3 金属酞菁的合成 | 第46页 |
2-2-4 氧化降解壳聚糖的反应 | 第46-48页 |
2-2-4-1 氧化降解壳聚糖的设计思路 | 第46-47页 |
2-2-4-2 氧化降解壳聚糖的反应 | 第47页 |
2-2-4-3 氧化降解壳聚糖的定量分析方法 | 第47-48页 |
2-2-5 催化剂金属酞菁的红外表征 | 第48-51页 |
2-2-6 壳聚糖降解前后的红外表征 | 第51页 |
2-3 结果与讨论 | 第51-60页 |
2-3-1 催化体系的描述 | 第51-53页 |
2-3-2 影响氧化降解壳聚糖效果的各因素研究 | 第53-60页 |
2-3-2-1 离子液体种类对氧化降解壳聚糖效果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2-3-2-2 金属酞菁种类对氧化降解壳聚糖效果的影响 | 第54页 |
2-3-2-3 催化剂用量对壳聚糖降解前后粘度下降率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2-3-2-4 反应时间对壳聚糖降解前后粘度下降率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2-3-2-5 氧气的压强对壳聚糖降解前后粘度下降率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2-3-2-6 反应温度对壳聚糖降解前后粘度下降率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2-3-2-7 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的氧化降解 | 第58-59页 |
2-3-2-8 催化体系的循环使用 | 第59-60页 |
2-4 小结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第三章 在离子液体碱性水溶液中清洁氧化硝基甲苯制取硝基苯甲酸 | 第63-82页 |
3-1 前言 | 第63-64页 |
3-2 实验部分 | 第64-69页 |
3-2-1 试剂与仪器 | 第64-65页 |
3-2-2 离子液体的合成 | 第65页 |
3-2-3 金属酞菁的合成 | 第65页 |
3-2-4 氧化硝基甲苯的反应 | 第65-69页 |
3-2-4-1 氧化硝基甲苯的设计思路 | 第65-66页 |
3-2-4-2 氧化硝基甲苯的反应 | 第66-67页 |
3-2-4-3 目标产物对硝基苯甲酸的相关表征 | 第67-69页 |
3-2-4-3-1 红外光谱表征 | 第67-68页 |
3-2-4-3-2 质谱表征 | 第68页 |
3-2-4-3-3 熔点测试 | 第68-69页 |
3-3 结果与讨论 | 第69-79页 |
3-3-1 催化体系的描述 | 第69-70页 |
3-3-2 影响氧化硝基甲苯的各因素研究 | 第70-79页 |
3-3-2-1 金属酞菁种类及其投料的选择 | 第70-72页 |
3-3-2-2 离子液体种类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3-3-2-3 反应温度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3-3-2-4 反应时间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 | 第74页 |
3-3-2-5 氧气的压强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3-3-2-6 氢氧化钠的用量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 | 第75-77页 |
3-3-2-7 不同结构硝基甲苯的氧化 | 第77页 |
3-3-2-8 催化体系的循环使用 | 第77-78页 |
3-3-2-9 氧化2-萘酚为2-羟基-1,4-萘醌的研究 | 第78-79页 |
3-3-2-9-1 设计思路 | 第78-79页 |
3-3-2-9-2 结果与讨论 | 第79页 |
3-4 小结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2页 |
第四章 在离子液体水溶液中选择性氧化半胱氨酸制备胱氨酸 | 第82-97页 |
4-1 前言 | 第82-83页 |
4-2 实验部分 | 第83-87页 |
4-2-1 试剂与仪器 | 第83页 |
4-2-2 离子液体的合成 | 第83-84页 |
4-2-3 金属酞菁的合成 | 第84页 |
4-2-4 半胱氨酸的氧化反应 | 第84-87页 |
4-2-4-1 氧化半胱氨酸的设计思路 | 第84-85页 |
4-2-4-2 氧化半胱氨酸的反应 | 第85-86页 |
4-2-4-3 目标产物胱氨酸的相关表征 | 第86-87页 |
4-2-4-3-1 红外光谱表征 | 第86页 |
4-2-4-3-2 质谱表征 | 第86-87页 |
4-2-4-3-3 熔点测试 | 第87页 |
4-3 结果与讨论 | 第87-95页 |
4-3-1 催化体系的描述 | 第87-88页 |
4-3-2 影响氧化半胱氨酸的各因素研究 | 第88-95页 |
4-3-2-1 金属酞菁种类及其投料的选择 | 第89-90页 |
4-3-2-2 离子液体种类的影响 | 第90-91页 |
4-3-2-3 反应温度对胱氨酸产率的影响 | 第91-92页 |
4-3-2-4 反应时间对胱氨酸产率的影响 | 第92-93页 |
4-3-2-5 氧气的压强对胱氨酸产率的影响 | 第93-94页 |
4-3-2-6 催化体系的循环使用 | 第94-95页 |
4-4 小结 | 第95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97页 |
第五章 在离子液体中选择性电化学氧化苯甲醇及低级脂肪醇 | 第97-119页 |
5-1 前言 | 第97-98页 |
5-2 实验部分 | 第98-99页 |
5-2-1 试剂与仪器 | 第98-99页 |
5-2-2 离子液体的合成 | 第99页 |
5-3 电化学选择性氧化苯甲醇制取苯甲醛的研究 | 第99-104页 |
5-3-1 电化学选择性氧化苯甲醇制取苯甲醛的实验方案 | 第100页 |
5-3-2 影响电化学选择性氧化苯甲醇反应因素的研究 | 第100-103页 |
5-3-2-1 离子液体与苯甲醇的体积比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| 第100-101页 |
5-3-2-2 反应时间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| 第101-102页 |
5-3-2-3 工作电位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| 第102-103页 |
5-3-2-4 反应温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| 第103页 |
5-3-3 电化学选择性氧化苯甲醇反应的评价 | 第103-104页 |
5-4 电化学氧化低级脂肪醇的反应 | 第104-116页 |
5-4-1 电化学氧化低级脂肪醇的设计思路 | 第104页 |
5-4-2 电化学氧化低级脂肪醇的反应 | 第104-105页 |
5-4-3 结果与讨论 | 第105-116页 |
5-4-3-1 反应体系的描述 | 第105-107页 |
5-4-3-2 影响电化学氧化低级脂肪醇的各因素研究 | 第107-116页 |
5-4-3-2-1 工作电极的选择 | 第107-109页 |
5-4-3-2-2 离子液体种类的影响 | 第109-110页 |
5-4-3-2-3 电化学氧化乙醇 | 第110-111页 |
5-4-3-2-4 电化学氧化甲醇 | 第111-114页 |
5-4-3-2-5 电化学氧化其它低级脂肪醇 | 第114-115页 |
5-4-3-2-6 反应体系的循环使用 | 第115-116页 |
5-5 小结 | 第116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19页 |
第六章 萘在离子液体水溶液中进行的可调控溴代反应研究 | 第119-137页 |
6-1 前言 | 第119-120页 |
6-2 实验部分 | 第120-124页 |
6-2-1 试剂与仪器 | 第120页 |
6-2-2 离子液体的合成 | 第120-121页 |
6-2-3 萘的可调控溴代反应 | 第121-122页 |
6-2-3-1 萘的可调控溴代反应设计思路 | 第121页 |
6-2-3-2 萘的一元溴代反应 | 第121-122页 |
6-2-3-3 萘的二元溴代反应 | 第122页 |
6-2-4 萘的二元溴代产物1,4-二溴代萘的表征 | 第122-124页 |
6-2-4-1 红外光谱表征 | 第122-123页 |
6-2-4-2 质谱表征 | 第123-124页 |
6-2-4-3 熔点测试 | 第124页 |
6-3 结果与讨论 | 第124-134页 |
6-3-1 离子液体对溴代反应的影响探究 | 第124-126页 |
6-3-2 萘的二元溴代反应条件优化探究 | 第126-131页 |
6-3-2-1 液溴和萘的物质的量之比对反应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| 第126-127页 |
6-3-2-2 离子液体bmimBr的用量对反应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| 第127-128页 |
6-3-2-3 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| 第128页 |
6-3-2-4 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| 第128-129页 |
6-3-2-5 从绿化化学角度对该合成工艺进行评价 | 第129-131页 |
6-3-3 萘的一元溴代反应条件优化研究 | 第131-133页 |
6-3-3-1 液溴和萘的物质的量之比对反应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| 第131页 |
6-3-3-2 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| 第131-132页 |
6-3-3-3 从绿化化学角度对该合成工艺进行评价 | 第132-133页 |
6-3-4 萘的可调控溴代反应催化体系的循环使用研究 | 第133-134页 |
6-4 小结 | 第134-1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5-137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137-139页 |
附录: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 | 第139-142页 |
致谢 | 第142-1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