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油料作物论文--大豆论文

烯效唑对套作大豆的壮苗控旺效应及其机理研究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8页
1 立题背景与文献综述第18-24页
   ·南方套作大豆的发展形势与存在问题第18-20页
   ·烯效唑的研究现状第20-23页
     ·烯效唑的形态效应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烯效唑的生理效应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烯效唑的产量和品质效应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烯效唑与氮肥的互作效应第23页
   ·烯效唑研究的不足第23-24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4页
2 材料与方法第24-32页
   ·烯效唑对大豆种子萌发及物质转化的影响第25-27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计第25页
     ·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·发芽率、发芽势、种子萌发指数和胚轴长、胚根长及侧根数的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·种子萌发后子叶成分含量的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·种子萌发后子叶中激素含量的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·种子萌发后子叶中保护性酶活性的测定第26-27页
   ·烯效唑对大豆幼苗生长及一些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计第27页
     ·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·幼苗形态指标的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·根系活力及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幼苗根叶中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SOD、POD活性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MDA、Pro含量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·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大豆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第28-30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计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·形态指标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·光合特性的测定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·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的测定第30页
       ·收获后籽粒品质性状的测定第30页
       ·产量的测定第30页
   ·烯效唑与施氮量对大豆花后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第30-32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计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·光合特性的测定第31页
       ·某些生理指标的测定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·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·产量和品质的测定第32页
3 结果分析第32-85页
   ·烯效唑对大豆的形态效应第32-43页
     ·烯效唑干拌种的形态效应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·种子萌发的形态效应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·苗期的形态效应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·花后的形态效应第35-37页
     ·烯效唑叶面喷施的形态效应第37-43页
   ·烯效唑对大豆的生理效应第43-71页
     ·对内源激素的影响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·大豆萌发过程中子叶中的内源激素含量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·花后大豆叶片中的内源激素含量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对碳氮代谢的影响第46-59页
       ·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中的碳氮代谢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·大豆苗期叶片和根系中的碳氮代谢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·大豆花后的碳氮代谢第50-59页
     ·对根系活力和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的影响第59页
     ·对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·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中保护性酶活性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·大豆苗期根叶中保护性酶活性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·大豆花后根叶中保护性酶活性第62-63页
     ·对抗过氧化物MDA和Pro含量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·大豆苗期根叶中MDA和Pro含量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·大豆花后根叶中MDA和Pro含量第64页
     ·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第64-71页
       ·叶绿素(Chl)含量和LAI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·净光合速率(Pn)、气孔导度(Gs)及蒸腾速率(Tr)第68-71页
   ·烯效唑对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第71-77页
     ·大豆苗期干物质的积累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大豆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第72-77页
       ·干物质积累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·干物质分配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·干物质转移第77页
   ·烯效唑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77-80页
   ·烯效唑对大豆的品质效应第80-85页
     ·籽粒蛋白质含量、粗脂肪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第80-82页
     ·籽粒氨基酸含量第82-85页
4 讨论第85-93页
   ·烯效唑的壮苗机理第85-89页
     ·壮苗效应第85页
     ·壮苗的生理基础第85-89页
       ·改变激素含量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·提高保护性酶活性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·协调苗期物质转化和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第88-89页
   ·烯效唑的控旺机理第89-93页
     ·控旺效应第89页
     ·控旺的生理基础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·改善花后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·协调花后碳氮代谢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第90-93页
参考文献第93-103页
致谢第103-104页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4页

论文共10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柳枝稷种质资源评价、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
下一篇:杂交中稻大苗机插植株生长特性与育秧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