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·煤层自然发火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煤的自然发火期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·数据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7页 |
·采空区自燃“三带”划分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18页 |
·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2 MATLAB 介绍和煤样最短自然发火期计算 | 第21-25页 |
·MATLAB 介绍 | 第21-22页 |
·MATLAB 简介 | 第21页 |
·MATLAB 主要特点 | 第21-22页 |
·MATLAB 的应用 | 第22页 |
·煤样最短发火期计算 | 第22-24页 |
·DSC 实验及煤样比热实验结果 | 第22页 |
·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数学模型 | 第22-24页 |
·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解算结果 | 第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3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综采面采空区火灾危险性评价研究 | 第25-37页 |
·未确知测度模型 | 第25-27页 |
·单指标测度 | 第25-26页 |
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26页 |
·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向量 | 第26页 |
·置信度识别准则 | 第26-27页 |
·综采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方法 | 第27-33页 |
·综采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因素的选取 | 第27页 |
·评价指标隶属函数的建立 | 第27-33页 |
·评价结果等级划分 | 第33页 |
·工程实例应用 | 第33-35页 |
·构建单指标测度函数 | 第34页 |
·计算多指标测度评价向量 | 第34-35页 |
·置信度识别 | 第35页 |
·评价结果与分析 | 第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4 基于最小二乘法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含量分析研究 | 第37-45页 |
·数据分析模型 | 第37-39页 |
·最小二乘法原理 | 第37页 |
·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 | 第37-38页 |
·气体相关性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工程实例应用 | 第39-41页 |
·拟合数据选取 | 第39-40页 |
·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 | 第40-41页 |
·曲线拟合分析 | 第41-44页 |
·拟合方法的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拟合效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拟合结果分析 | 第43页 |
·气体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5 基于MATLAB 的采空区自燃“三带”试验分析研究 | 第45-57页 |
·现场观测试验 | 第45-49页 |
·工作面概况 | 第45-46页 |
·采空区埋管测点布置 | 第46-47页 |
·现场观察数据 | 第47-49页 |
·基于MATLAB 的试验数据分析 | 第49-53页 |
·MATLAB 函数 | 第49-50页 |
·采空区实测气体数据的MATLAB 显示 | 第50-52页 |
·采空区实测气体数据的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采空区自燃“三带”分布特征 | 第53-56页 |
·采空区“三带”划分标准 | 第53页 |
·基于氧浓度采空区自燃“三带”划分结果 | 第53-54页 |
·XV1301 工作面采空区安全推进速度 | 第54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6 结论、创新点、下一步工作展望 | 第57-59页 |
·结论 | 第57页 |
·创新点 | 第57-58页 |
·下一步工作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5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5-67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