胜利油田联合站储罐呼吸损耗监测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关键 | 第11-12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1.3.2 技术关键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储罐呼吸损耗监测技术总体方案设计与论证 | 第12-18页 |
2.1 储罐呼吸损耗的类型 | 第12页 |
2.2 储罐呼吸损耗的影响因素 | 第12-14页 |
2.2.1 蒸发损耗 | 第12-13页 |
2.2.2 小呼吸损耗 | 第13页 |
2.2.3 大呼吸损耗 | 第13-14页 |
2.3 储罐呼吸损耗的测试方法 | 第14-15页 |
2.3.1 直接进气法 | 第14-15页 |
2.3.2 低温二次冷凝法 | 第15页 |
2.3.3 小结 | 第15页 |
2.4 连续监测方案的设计 | 第15-18页 |
2.4.1 储罐呼吸损耗全参数监测方案 | 第16页 |
2.4.2 储罐呼吸损耗关键参数监测方案 | 第16-17页 |
2.4.3 最终方案确定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储罐呼吸损耗连续监测系统设计 | 第18-38页 |
3.1 监测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| 第18-19页 |
3.2 监测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| 第19-29页 |
3.2.1 单片机C8051F | 第19-21页 |
3.2.2 风速检测和温度测量 | 第21-23页 |
3.2.3 电池电量检测电路 | 第23页 |
3.2.4 DS1302 时钟模块 | 第23-25页 |
3.2.5 SD卡读写模块 | 第25-28页 |
3.2.6 系统供电电路 | 第28-29页 |
3.3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| 第29-35页 |
3.3.1 系统主函数 | 第29-30页 |
3.3.2 风速检测 | 第30-32页 |
3.3.3 温度测量与电池电量测量 | 第32页 |
3.3.4 数据存储 | 第32-33页 |
3.3.5 日期时间读取与调整 | 第33-34页 |
3.3.6 液晶显示 | 第34-35页 |
3.4 测试数据结果及准确性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4.1 测试数据处理 | 第35-36页 |
3.4.2 准确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5 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储罐呼吸损耗间接估算方法研究 | 第38-55页 |
4.1 储罐呼吸损耗排放 | 第38-40页 |
4.1.1 排放形式 | 第38-39页 |
4.1.2 模型调研 | 第39-40页 |
4.2 排放模型 | 第40-54页 |
4.2.1 闪蒸排放模型 | 第40-46页 |
4.2.2 小呼吸排放模型 | 第46-52页 |
4.2.3 大呼吸排放模型 | 第52-54页 |
4.3 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储罐呼吸损耗综合测算体系的验证 | 第55-71页 |
5.1 现场测试 | 第55-63页 |
5.1.1 站点选择 | 第55页 |
5.1.2 测试分析方法 | 第55-56页 |
5.1.3 测试数据 | 第56-59页 |
5.1.4 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9-63页 |
5.2 数学模型验证 | 第63-68页 |
5.2.1 一次沉降罐 | 第64-66页 |
5.2.2 二次沉降罐 | 第66-67页 |
5.2.3 净化罐 | 第67-68页 |
5.3 数学模型优化 | 第68-70页 |
5.4 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