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文字信息处理论文

基于深度学习的中文分词和关键词抽取模型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1.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1.3 本文结构安排第16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16-18页
第二章 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理论第18-34页
    2.1 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参数训练方法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神经元与神经网络模型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反向传播算法(BP算法)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RNN循环神经网络第21-23页
    2.2 相关神经网络语言模型与词向量生成第23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语言模型简述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神经网络语言模型(NNLM)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循环神经网络语言模型( RNNLM)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LSTM与BILSTM神经网络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CBOW和skip-gram模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第30-32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2-34页
第三章 基于BILSTM-CRF的中文分词第34-44页
    3.1 条件随机场知识融入第34-35页
    3.2 Attention-BILSTM-CRF中文分词模型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BILSTM-CRF序列标注模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整体架构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注意力机制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输入去噪和贡献因子第38-40页
    3.3 实验与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设置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贡献因子与去造机制测试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实验对比与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四章 关键词抽取模型第44-53页
    4.1 基于字词组合的词向量预训练第44-46页
    4.2 补充词典标注方法第46页
    4.3 基于BILSTM-CRF关键词抽取模型第46-47页
    4.4 实验与分析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实验设置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字词组合的预训练效果验证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关键词抽取对比实验第49-51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3-55页
    5.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第53-5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网络游戏玩家的自我呈现与虚拟消费行为研究--以《QQ飞车》为例
下一篇:基于深度学习的中文命名实体识别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