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光栅投影三维测量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符号对照表第9-15页
1 绪论第15-3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三维测量技术简介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三维测量技术应用第18-2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文研究思路第21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光栅投影三维测量相位误差校正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快速最短枝切搜索算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光栅条纹二维小波变换小波脊提取算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大范围反射率变化物体的高速三维测量技术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动态物体三维测量技术第26-29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29-31页
2 光栅投影三维测量相位计算方法第31-5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1-32页
    2.2 包裹相位计算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相移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傅里叶变换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小波变换法第34-37页
    2.3 展开相位计算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空间相位展开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时间相位展开第41-45页
    2.4 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单幅条纹相位计算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多幅条纹相位计算第49-51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51-53页
3 光栅投影三维测量相位误差校正方法第53-7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3页
    3.2 误差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3.3 基于双N步相移法的误差补偿第55-56页
    3.4 相位误差自校正算法第56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P_T计算方法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改进组合包裹相位计算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光栅条纹频率合理选择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ESCA测量精度对比与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实验对比与分析第64-68页
    3.5 基于彩色编码光栅投影的双N步相移轮廓术第68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彩色光栅条纹设计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实验对比与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3.6 小结第73-75页
4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快速最短枝切搜索算法第75-8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5页
    4.2 最短枝切线问题第75-76页
    4.3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快速最短枝切搜索算法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编码方法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适应度函数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BCMGA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BCMGA与传统遗传算法的区别第80页
    4.4 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第80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仿真对比与分析第80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实验对比与分析第85-87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87-89页
5 光栅条纹二维小波变换小波脊提取算法第89-105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9页
    5.2 基于权值优化价值函数的二维小波变换小波脊提取算法第89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价值函数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改进的候选点选取方法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算法流程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价值函数的权值调整第93-94页
    5.3 基于改进价值函数的二维小波变换小波脊提取算法第94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改进的价值函数第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改进的候选点选取方法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算法流程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价值函数的权值调整第97-98页
    5.4 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第98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不同二维母小波的性能对比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小波脊提取算法的对比第99-103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103-105页
6 大范围反射率变化物体的高速三维测量技术第105-125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05-106页
    6.2 大范围反射率变化物体的高速三维测量技术第106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条纹图像分析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参数选择和DLP的多色光投影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条纹二值化第108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投影仪的离焦技术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最优条纹的选择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算法流程第113-114页
    6.3 实验对比与分析第114-12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测量系统的构建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不同条纹的测量精度对比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投影仪离焦的测量精度对比第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测量效率的对比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大范围反射率变化物体的测量结果分析第118-124页
    6.4 小结第124-125页
7 动态物体三维测量技术第125-141页
    7.1 引言第125-126页
    7.2 变形过程物体的三维测量第126-13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基于二维空间相位展开的变形过程物体的三维测量第126-12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基于三维空间相位展开的变形过程物体的三维测量第128-132页
    7.3 刚性运动物体的三维测量第132-14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刚性运动物体三维测量的新方法第132-13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实验验证与分析第137-140页
    7.4 小结第140-141页
8 光栅投影三维测量技术工程应用第141-149页
    8.1 引言第141页
    8.2 基于高速三维测量技术的手语学习第141-143页
    8.3 小尺寸物体的三维测量第143-146页
    8.4 高温锻件三维测量技术探究第146-149页
9 总结与展望第149-153页
    9.1 总结第149-151页
    9.2 展望第151-153页
致谢第153-155页
参考文献第155-169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69-170页

论文共1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土石坝病险识别及溃坝风险分析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一类混沌电路非线性特性及其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