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--以兖州煤业并购菲利克斯为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2.3 国内外文献评述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框架与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1 研究框架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5 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 | 第20-26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20-21页 |
2.1.1 海外并购 | 第20页 |
2.1.2 海外并购财务风险 | 第20-21页 |
2.2 基本理论 | 第21-25页 |
2.2.1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| 第21-24页 |
2.2.2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4页 |
2.2.3 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海外并购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 | 第26-30页 |
3.1 战略决策阶段的目标企业定价风险 | 第26-27页 |
3.1.1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| 第26-27页 |
3.1.2 目标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| 第27页 |
3.2 并购实施阶段的资金筹集和支付风险 | 第27-28页 |
3.2.1 资金筹集风险 | 第27页 |
3.2.2 支付风险 | 第27-28页 |
3.3 并购整合阶段的财务整合风险 | 第28-2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并购双方的简介与案例特征 | 第30-38页 |
4.1 并购双方简介 | 第30-31页 |
4.1.1 兖州煤业 | 第30页 |
4.1.2 菲利克斯 | 第30-31页 |
4.2 并购过程 | 第31-32页 |
4.3 并购双方资源匹配分析 | 第32-34页 |
4.3.1 技术匹配 | 第32页 |
4.3.2 资源匹配 | 第32-33页 |
4.3.3 品牌匹配 | 第33页 |
4.3.4 业务地域匹配 | 第33-34页 |
4.4 并购动因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4.1 符合战略要求 | 第34页 |
4.4.2 扩大客户基础 | 第34页 |
4.4.3 技术需求动因 | 第34-35页 |
4.4.4 金融危机提供历史机遇 | 第35页 |
4.5 案例特征 | 第35-36页 |
4.5.1 海外横向并购 | 第35-36页 |
4.5.2 收购金额巨大 | 第36页 |
4.5.3 资金来源仅为银行贷款 | 第36页 |
4.5.4 现金支付 | 第36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5章 兖州煤业并购菲利克斯的财务风险分析 | 第38-46页 |
5.1 基于并购过程的财务风险分析 | 第38-43页 |
5.1.1 战略决策阶段的目标企业定价风险分析 | 第38-40页 |
5.1.2 并购实施阶段的资金筹集和支付风险分析 | 第40-41页 |
5.1.3 并购整合阶段的财务整合风险分析 | 第41-43页 |
5.2 基于修正的Z值模型的财务风险分析 | 第43-45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6章 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| 第46-50页 |
6.1 政府层面 | 第46页 |
6.1.1 给予政策支持,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| 第46页 |
6.1.2 构建风险控制机制 | 第46页 |
6.2 中介机构层面 | 第46-47页 |
6.2.1 要做好尽职调查 | 第46-47页 |
6.2.2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| 第47页 |
6.3 企业层面 | 第47-49页 |
6.3.1 要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| 第47页 |
6.3.2 应拓宽融资渠道 | 第47-48页 |
6.3.3 应选择灵活的支付方式 | 第48页 |
6.3.4 整合时要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 | 第48-49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2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50-51页 |
7.2 不足与展望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