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地质雷达法道路内部缺陷检测的模型试验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市政道路质量状况检测的重要性 | 第11-14页 |
1.1.1 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1.2 市政道路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| 第12-13页 |
1.1.3 市政道路质量状况检测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市政道路质量状况检测方法 | 第14-17页 |
1.2.1 常用道路质量状况检测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2.2 道路无损检测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 地质雷达法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测 | 第17-21页 |
1.3.1 地质雷达技术的发展 | 第17-18页 |
1.3.2 地质雷达在道路工程中的使用 | 第18-19页 |
1.3.3 地质雷达的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9页 |
1.3.4 地质雷达在道路质量检测中的不足 | 第19-21页 |
1.4 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 | 第23-37页 |
2.1 电磁波基本理论 | 第23-26页 |
2.1.1 电磁波波动方程 | 第23-24页 |
2.1.2 电磁波的传播特点 | 第24页 |
2.1.3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| 第24-25页 |
2.1.4 吸收系数 | 第25页 |
2.1.5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特征 | 第25-26页 |
2.2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| 第26-28页 |
2.3 地质雷达参数设置 | 第28-29页 |
2.4 地质雷达检测道路缺陷基本理论 | 第29-35页 |
2.4.1 道路结构层检测原理 | 第29-30页 |
2.4.2 道路结构层厚度检测 | 第30-31页 |
2.4.3 道路缺陷检测原理和方法 | 第31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道路内部缺陷的雷达特征图谱试验研究 | 第37-63页 |
3.1 试验目的 | 第37页 |
3.2 试验设计 | 第37-43页 |
3.2.1 设计制作缺陷模型 | 第37-40页 |
3.2.2 设计铺筑试验路 | 第40-42页 |
3.2.3 试验设备 | 第42-43页 |
3.3 试验过程 | 第43-46页 |
3.3.1 测线布置 | 第43-44页 |
3.3.2 雷达参数选择 | 第44-45页 |
3.3.3 检测采集过程 | 第45-46页 |
3.4 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| 第46-57页 |
3.4.1 原始雷达图谱处理 | 第46-48页 |
3.4.2 路面材料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3.4.3 道路龄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3.4.4 参数设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3.4.5 缺陷图谱特征分析 | 第55-57页 |
3.5 标准操作流程 | 第57-58页 |
3.6 地质雷达法在实际工程中的检测应用 | 第58-61页 |
3.6.1 工程概况 | 第58-59页 |
3.6.2 检测方案 | 第59页 |
3.6.3 测量参数 | 第59-60页 |
3.6.4 检测结果分析与处理 | 第60-61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四章 道路内部缺陷的雷达特征自动识别 | 第63-75页 |
4.1 研究背景和现状 | 第63-64页 |
4.2 自动识别方法 | 第64-73页 |
4.2.1 Gabor滤波器 | 第64-65页 |
4.2.2 使用GABOR过滤器过滤地质雷达图像 | 第65-71页 |
4.2.3 离散余弦变换(DCT) | 第71-73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75页 |
5.2 不足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9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9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