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--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--中、老年论文

中国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老龄化日益严峻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“医养结合”养老设施建筑产业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第15-16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16-17页
第2章 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建筑概述第17-25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养老设施的概念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医养结合的概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医养结合设施概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的设计模式第19页
    2.2 老年人相关特征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老年人的环境影响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的相关理论支撑第22-23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3-25页
第3章 优秀医养结合养老设施的相关实践第25-55页
    3.1 国内优秀案例第2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整合照料型-北京裕和康复中心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支撑辐射型-北京英智老年公寓(康复医院)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联合运行型养老设施-成都武侯区簇锦街道铁佛养老院第35-38页
    3.2 国外优秀案例第3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整合照料型-日本Urara江南福祉设施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整合照料型-日本Urara莲花馆高龄者住宅设施第43-49页
    3.3 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建筑空间设计存在的共性问题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建筑设计的问题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建筑的管理问题第52-5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4章 医养结合养老设施建筑空间设计策略探索第55-77页
    4.1 设计理念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无处不在的人本关怀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适老化的建筑空间设计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精细化的建筑技术应用第59-60页
    4.2 设计模式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整合照料型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联合运行型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支撑辐射型第61-62页
    4.3 医养结合型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要点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人本关怀的规划选址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宜人宜居的空间布置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组织顺畅的交通流线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环境景观的相互渗透第64-66页
    4.4 医养结合型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要点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功能房间设计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第69-71页
    4.5 细部设计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建筑空间的识别性设计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建筑空间的无障碍与通用设计第72-74页
    4.6 建筑空间的造型设计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组团内造型的协同性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整体建筑造型的亲和性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屋顶绿化造型的生态性第74页
    4.7 前瞻性的政策与技术考量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产业养老结合模式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新技术与养老结合模式的结合第75-76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76-77页
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7-81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77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7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分化和整合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连续性综合服务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走医养结合新模式创新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突出制度创新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加速科学技术创新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5页
附录1:问卷调査表第85-89页
致谢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含三苯胺基的聚希夫碱的合成及电致变色的研究
下一篇:道德推脱、道德认同与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