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选题意义及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非全相运行再故障的故障分析的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2.2 继电保护故障选相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非全相运行再故障的故障分量突变量分析方法 | 第13-22页 |
2.1 引言 | 第13页 |
2.2 基于叠加定理的故障分析计算 | 第13-20页 |
2.2.1 非全相运行状态 | 第14-17页 |
2.2.2 短路附加状态 | 第17-19页 |
2.2.3 电流故障分量突变量的提取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3 仿真验证 | 第20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非全相运行再故障的特征分析 | 第22-49页 |
3.1 引言 | 第22页 |
3.2 非全相运行发生不对称再故障的故障特征分析 | 第22-40页 |
3.2.1 发生单相接地再故障的特征分析 | 第22-31页 |
3.2.2 发生两相接地再故障的特征分析 | 第31-35页 |
3.2.3 发生两相短路再故障的特征分析 | 第35-39页 |
3.2.4 非全相运行发生不对称再故障的特征总结 | 第39-40页 |
3.3 非全相运行再故障的其它电气量特征 | 第40-41页 |
3.4 仿真验证 | 第41-4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非全相运行再故障选相方案 | 第49-58页 |
4.1 引言 | 第49页 |
4.2 非全相运行再故障的选相方案 | 第49-54页 |
4.2.1 非全相运行发生各类不对称再故障的选相方案 | 第49-53页 |
4.2.2 非全相运行发生再故障的选相流程 | 第53-54页 |
4.3 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4-57页 |
4.3.1 过渡电阻影响的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3.2 阻抗角差异影响的分析 | 第55-56页 |
4.3.3 过负荷影响的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5.1 结论 | 第58页 |
5.2 展望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成果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