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大工程群体性事件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7-9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0-1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0页 |
2.1 群体性事件 | 第13-17页 |
2.1.1 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| 第13-15页 |
2.1.2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| 第15-17页 |
2.2 群体性事件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7-18页 |
2.3 群体事件形成机理研究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重大工程群体性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0-42页 |
3.1 重大工程群体性事件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建立 | 第20-27页 |
3.1.1 指标选取的原则 | 第20页 |
3.1.2 指标体系搭建思路 | 第20-21页 |
3.1.3 指标体系内容 | 第21-27页 |
3.2 重大工程群体性事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27-40页 |
3.2.1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方法 | 第27页 |
3.2.2 实证研究步骤 | 第27-29页 |
3.2.3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| 第29-31页 |
3.2.4 数据处理及分析 | 第31-40页 |
3.3 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4章 重大工程群体性事件形成机理研究 | 第42-50页 |
4.1 理论基础 | 第42-45页 |
4.1.1 社会燃烧理论 | 第42-44页 |
4.1.2 社会冲突理论 | 第44-45页 |
4.2 重大工程群体性事件演化机理 | 第45-48页 |
4.2.1 酝酿阶段 | 第47页 |
4.2.2 发展阶段 | 第47页 |
4.2.3 高潮阶段 | 第47-48页 |
4.2.4 衰退阶段 | 第48页 |
4.3 政策建议 | 第48-50页 |
4.3.1 化解矛盾在潜伏阶段 | 第48-49页 |
4.3.2 减少“导火索事件”的发生 | 第49页 |
4.3.3 加强政府舆论引导及时信息公开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1页 |
5.1 本文主要结论 | 第50页 |
5.2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附录A:调查问卷 | 第55-58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