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各种防治方法论文--生物防治论文

链孢囊菌CGMCC 4.7309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

摘要第12-14页
Abstract第14-16页
第一章 稀有放线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(文献综述)第17-34页
    1.1 稀有放线菌的研究概况第1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稀有放线菌研究进展概况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稀有放线菌的代谢产物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稀有放线菌研究意义和展望第29-30页
    1.2 链孢囊菌属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链孢囊菌属分类地位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链孢囊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第30-32页
    1.3 聚酮类化合物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聚酮类化合物简介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聚酮类化合物的实际应用第32-33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立题依据第33-34页
第二章 链孢囊菌CGMCC4.7309菌株活化及其分类鉴定第34-47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供试材料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试验方法第36-41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菌株CGMCC4.7309活化与保藏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菌株CGMCC4.7309形态学观察结果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菌株CGMCC4.7309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菌株CGMCC4.7309进化关系分析结果第44-45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45-47页
第三章 链孢囊菌CGMCC4.7309菌株的发酵优化第47-61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供试材料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试验方法第49-52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52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发酵优化后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第60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四章 链孢囊菌CGMCC4.730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第61-76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供试材料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试验方法第63-68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分析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菌株CGMCC4.7309发酵粗提物浸膏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测定结果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发酵粗提物浸膏薄层层析分离及各组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CGMCC4.7309-A组分分离纯化结果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CGMCC4.7309-B组分分离纯化结果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CGMCC4.7309-C组分分离纯化结果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CGMCC4.7309-D组分分离纯化结果第73-74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74-76页
第五章 链孢囊菌CGMCC4.730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结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测定第76-91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方法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供试材料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试验方法第77-79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分析第79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化合物1的结构鉴定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化合物2的结构鉴定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化合物3的结构鉴定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化合物4的结构鉴定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化合物5的结构鉴定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化合物6的结构鉴定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7 化合物7的结构鉴定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8 化合物1-5绝对构型的鉴定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9 化合物1-7抑菌活性的测定第89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89-91页
第六章 HexaricinD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第91-100页
    6.1 材料与方法第91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供试材料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试验方法第92-94页
    6.2 结果与分析第94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HexaricinD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影响的测定结果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HexaricinD对水稻纹枯病菌生物量影响的测定结果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HexaricinD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的测定结果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温度对HexaricinD抑菌活性影响的测定结果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活体盆栽法对水稻纹枯病的活性测定结果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活体盆栽法对水稻植株安全性测定结果第98-99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99-100页
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100-109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00-107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菌株CGMCC4.7309的分类鉴定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链孢囊菌CGMCC4.7309菌株的发酵优化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链孢囊菌CGMCC4.730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7.1.4 链孢囊菌CGMCC4.730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结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测定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7.1.5 HexaricinD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第105-107页
    7.2 讨论第107-108页
    7.3 本论文创新点第108-109页
参考文献第109-117页
附录第117-142页
致谢第142-143页
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143-144页

论文共1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花生纹枯病病原学及其致病机制研究
下一篇:简单芽孢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的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