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原子能技术论文--辐射防护论文

FNTD中子个人剂量计测试技术研究

摘要第3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45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2-13页
    1.2 中子个人剂量计第13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中子个人剂量计简介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被动式中子探测器类型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光致发光探测器(PL)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各类被动式中子探测器的比较第18-21页
    1.3 FNTD个人中子剂量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1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FNTD个人中子剂量技术简介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FNTD带电粒子辐照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FNTD中子辐照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中子/伽马混合辐照第29-31页
    1.4 Al_2O_3:C,Mg材料的研究第31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Al_2O_3:C,Mg材料结构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Al_2O_3:C,Mg材料制备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Al_2O_3:C,Mg材料光谱性能第34-38页
    1.5 高分辨荧光成像系统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高分辨荧光成像系统简介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高分辨荧光成像过程第40-41页
    1.6 FNTD技术的其它应用领域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宇航员空间剂量计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医学辐射治疗剂量监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高精度粒子通量测量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4 重离子辐射生物效应第43页
    1.7 论文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7.1 论文研究背景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7.2 主要研究内容第44-45页
第二章 剂量计设计原理和实验方法第45-57页
    2.1 中子探测原理第45-46页
    2.2 辐射防护量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比释动能和吸收剂量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运行实用量第49-50页
    2.3 模拟计算方法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Geant4基本思想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Geant4模拟过程第51-52页
    2.4 切克劳斯技术第52-54页
    2.5 实验测试方法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单晶衍射分析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辉光放电质谱(GDMS)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吸收光谱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第56-57页
第三章 α-Al_2O_3:C,Mg单晶的制备和成像系统设计第57-67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7页
    3.2 α相Al_2O_3:C,Mg单晶生长工艺第57-61页
    3.3 α相Al_2O_3:C,Mg单晶测试第61-64页
    3.4 成像系统的初步设计第64-6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5-67页
第四章 C在α-Al_2O_3:C,Mg晶体中F-type色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67-7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7页
    4.2 实验第67-70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退火对α相Al_2O_3:C,Mg单晶的影响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C的作用的讨论第73-74页
    4.4 C对色心形成的实际作用第74-7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6-78页
第五章 FNTDs中子个人剂量计的能量和剂量响应的模拟研究第78-9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8页
    5.2 FNTDs中子个人剂量计的结构模拟设计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Geant4模拟探测原理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探测器的结构模拟设计第79-80页
    5.3 中子辐照模拟实验第80-81页
    5.4 模拟结果和讨论第81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探测器的能量响应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H~*(10)的表征算法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FNTD的H~*(10)剂量响应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FNTD剂量计结构的优化第88-90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90-92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2-97页
    6.1 主要研究内容第92-94页
    6.2 主要难点与创新点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主要难点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主要创新点第95页
    6.3 未来工作展望第95-97页
致谢第97-98页
参考文献第98-106页
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氚化钛中的氦行为研究
下一篇:热中子探测用~6Li,RE:YAG透明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