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4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氦行为的理论研究 | 第11-19页 |
1.3 氦泡的透射电镜分析技术研究 | 第19-22页 |
1.4 金属中氦泡的透射电镜研究 | 第22-26页 |
1.5 氦泡的电子能量损失谱(EELS)研究 | 第26-28页 |
1.6 金属中氦行为的其它分析技术研究 | 第28-32页 |
1.7 评述与展望 | 第32-34页 |
第二章 金属氚化物TEM样品的制备方法研究 | 第34-44页 |
2.1 引言 | 第34-35页 |
2.2 金属氚化物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技术 | 第35-43页 |
2.2.1 金属氚化物样品的包装、转移与贮存 | 第35页 |
2.2.2 FIB制备TEM样品的过程 | 第35-39页 |
2.2.3 FIB制样中对样品的结构损伤 | 第39-41页 |
2.2.4 FIB制样过程中的氚污染与后处理 | 第41-43页 |
2.3 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三章 氚化钛时效过程中氦泡的演变行为研究 | 第44-67页 |
3.1 引言 | 第44-45页 |
3.2 样品制备和分析方法 | 第45-46页 |
3.2.1 样品制备 | 第45页 |
3.2.2 分析方法 | 第45-46页 |
3.3 氚化钛时效中氦泡的TEM研究 | 第46-58页 |
3.3.1 氦泡的分析技术研究 | 第46-49页 |
3.3.2 氚化钛时效中氦泡形态变化 | 第49-52页 |
3.3.3 氚化钛时效中氦泡的分布变化 | 第52-56页 |
3.3.4 氚化钛时效中氦泡在晶界的迁移 | 第56-58页 |
3.4 氚化钛时效中氦泡尺寸和泡密度变化 | 第58-65页 |
3.4.1 氚化钛时效中氦泡尺寸的分布 | 第58-62页 |
3.4.2 氚化钛时效中氦泡和间隙中的氦量 | 第62-65页 |
3.5 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四章 氚化钛时效过程中晶格结构的演变行为研究 | 第67-81页 |
4.1 引言 | 第67页 |
4.2 钛氚化物的XRD分析方法 | 第67-68页 |
4.3 氚化钛时效过程中的晶格常数变化研究 | 第68-77页 |
4.3.1 时效过程中氚化钛XRD谱图变化 | 第68-70页 |
4.3.2 氚化钛内氦泡在形核和长大阶段的晶格常数变化 | 第70-73页 |
4.3.3 氚化钛内氦泡在尺寸稳定阶段的晶格常数变化 | 第73-75页 |
4.3.4 氚化钛内氦泡相互连通阶段的晶格常数变化 | 第75-76页 |
4.3.5 氚化钛时效中的形核率变化 | 第76-77页 |
4.4 氚化钛衍射峰半峰宽随时效周期的变化 | 第77-79页 |
4.5 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五章 氚钛膜的显微组织对氦迁移行为的影响 | 第81-96页 |
5.1 引言 | 第81-82页 |
5.2 样品制备和实验方法 | 第82页 |
5.2.1 样品制备 | 第82页 |
5.2.2 样品分析 | 第82页 |
5.3 薄膜结构对氦在氚化钛中行为的影响研究 | 第82-95页 |
5.3.1 两种工艺的薄膜时效中的氦释放行为研究 | 第82-85页 |
5.3.2 两种工艺的薄膜的晶体结构研究 | 第85-87页 |
5.3.3 两种工艺制备的氚化钛膜薄膜结构研究 | 第87-90页 |
5.3.4 两种工艺的氚钛膜内氦的迁移聚集行为 | 第90-93页 |
5.3.5 两种工艺的氚钛膜内氦的迁移聚集行为 | 第93-95页 |
5.4 小结 | 第95-96页 |
第六章 离子注入和成膜过程引入氦后的演化行为 | 第96-106页 |
6.1 引言 | 第96页 |
6.2 样品制备和实验方法 | 第96-97页 |
6.2.1 含氦样品的制备 | 第96-97页 |
6.2.2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及分析 | 第97页 |
6.3 离子注入和混合镀膜引入的氦行为研究 | 第97-105页 |
6.3.1 离子注入钛膜的氦理论计算研究 | 第97-99页 |
6.3.2 氘化钛中注入氦行为研究 | 第99-102页 |
6.3.3 氢氦混合镀膜的氦行为研究 | 第102-105页 |
6.4 小结 | 第105-106页 |
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后续研究方向 | 第106-109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106-107页 |
7.2 创新点 | 第107-108页 |
7.3 后续研究方向 | 第108-109页 |
致谢 | 第109-11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0-117页 |
附录Ⅰ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17-118页 |
附录Ⅱ 参加的主要学术活动 | 第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