敌意收购的企业价值发现功能研究--以“宝万之争”为例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部分 案例介绍 | 第8-26页 |
1.1 敌意收购概述 | 第8-12页 |
1.1.1 敌意收购介绍 | 第8-9页 |
1.1.2 敌意收购发展概述 | 第9-10页 |
1.1.3 我国敌意收购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 “宝万之争”案例介绍 | 第12-26页 |
1.2.1 案例过程介绍 | 第13-18页 |
1.2.2 参与各方介绍 | 第18-19页 |
1.2.3 “宝万之争”转折点——监管层干预 | 第19-21页 |
1.2.4 “门口的野蛮人”定义及争议 | 第21-26页 |
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| 第26-60页 |
2.1 案例分析的目的、意义与基本思路 | 第26-29页 |
2.1.1 案例分析的目的 | 第26页 |
2.1.2 案例分析的意义 | 第26-27页 |
2.1.3 研究思路 | 第27-28页 |
2.1.4 创新与局限性 | 第28-29页 |
2.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29-34页 |
2.2.1 理论基础 | 第29-31页 |
2.2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31-33页 |
2.2.3 文献评述 | 第33-34页 |
2.3 敌意收购的价值发现功能 | 第34-36页 |
2.3.1 敌意收购价值发现功能实现的前提 | 第34-35页 |
2.3.2 敌意收购价值发现功能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2.4 “宝万之争”价值发现功能分析 | 第36-56页 |
2.4.1 价值发现功能实现的前提 | 第36-43页 |
2.4.2 价值发现功能的影响 | 第43-56页 |
2.5 结论与建议 | 第56-60页 |
2.5.1 结论 | 第56-58页 |
2.5.2 建议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