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7页 |
摘要 | 第7-8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8-17页 |
1.1 我国烟叶质量研究现状 | 第8页 |
1.2 毕节烟区介绍 | 第8-9页 |
1.3 海拔高度对生态因子的影响 | 第9-11页 |
1.3.1 海拔高度的划分 | 第9页 |
1.3.2 海拔高度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| 第9-10页 |
1.3.3 海拔高度对气候因子的影响 | 第10-11页 |
1.4 海拔高度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| 第11-13页 |
1.4.1 海拔高度对烟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| 第11页 |
1.4.2 海拔高度对烟叶农艺形状及产量的影响 | 第11-12页 |
1.4.3 海拔高度对烟叶外观质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1.4.4 海拔高度对烟叶香味物质的影响 | 第13页 |
1.5 品种遗传效应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| 第13-17页 |
1.5.1 品种遗传效应对烟草农艺形状和经济形状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1.5.2 品种遗传效应对烟草外观质量的影响 | 第14页 |
1.5.3 品种遗传效应对烟草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1.5.4 品种遗传效应对烟草香味物质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1.5.5 品种遗传效应对烟草感官质量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2 引言 | 第17-18页 |
3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1页 |
3.1 试验材料 | 第18页 |
3.2 测定项目及方法 | 第18-20页 |
3.2.1 不同海拔高度气象资料 | 第18页 |
3.2.2 多酚类物质的测定 | 第18-19页 |
3.2.3 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| 第19-20页 |
3.3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20-21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37页 |
4.1 贵州毕节地区不同海拔高度气象因子比较 | 第21-25页 |
4.1.1 不同海拔地区降水量分布特点与差异分析 | 第21-22页 |
4.1.2 不同海拔地区日照时数分布特点与差异分析 | 第22-23页 |
4.1.3 不同海拔地区均温分布特点与差异分析 | 第23-24页 |
4.1.4 不同海拔地区有效积温分布特点与差异分析 | 第24-25页 |
4.2 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 | 第25-31页 |
4.2.1 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方差分析 | 第25-26页 |
4.2.2 不同海拔高度间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差异分析 | 第26页 |
4.2.3 不同品种间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差异分析 | 第26-27页 |
4.2.4 烟叶总酚含量在互作效应间的差异分析 | 第27-28页 |
4.2.5 烟叶绿原酸含量在互作效应间的差异分析 | 第28-29页 |
4.2.6 烟叶芸香苷含量在互作效应间的差异分析 | 第29-30页 |
4.2.7 烟叶莨菪亭含量在互作效应间的差异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3 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分析 | 第31-37页 |
4.3.1 烟叶类胡萝卜素物质含量方差分析 | 第31-32页 |
4.3.2 不同海拔高度间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 | 第32页 |
4.3.3 不同品种间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 | 第32-33页 |
4.3.4 烟叶总胡萝卜素含量在互作效应间的差异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3.5 烟叶β-胡萝卜素含量在互作效应间的差异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3.6 烟叶叶黄素含量在互作效应间的差异分析 | 第35-37页 |
5 结论与讨论 | 第37-40页 |
5.1 不同海拔高度间生态条件特点 | 第37页 |
5.2 海拔高度、品种及其互作对烟叶多酚类物质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5.3 海拔高度、品种及其互作对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7页 |
Abstract | 第47-4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