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缩略语/符号说明 | 第12-13页 |
前言 | 第13-17页 |
研究现状、成果 | 第13-16页 |
研究目的、方法 | 第16-17页 |
对象与方法 | 第17-26页 |
1.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| 第17-21页 |
1.1 纳入标准 | 第17页 |
1.2 排除标准 | 第17页 |
1.3 样本量估计 | 第17-18页 |
1.4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| 第18页 |
1.5 干预方法及干预内容 | 第18-21页 |
1.5.1 干预组干预方法及干预内容 | 第18-21页 |
1.5.2 对照组干预方法及干预内容 | 第21页 |
2.资料收集 | 第21-23页 |
2.1 一般情况调查及具体指标定义 | 第21-22页 |
2.2 干预效果评价及测定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2.1 糖尿病知识评估得分 | 第22页 |
2.2.2 糖尿病自我护理行为评估得分 | 第22-23页 |
2.2.3 实验室检查 | 第23页 |
2.2.4 体格检查 | 第23页 |
3.质量控制 | 第23页 |
4.统计学分析方法 | 第23-24页 |
5.伦理原则 | 第24-25页 |
5.1 自愿原则 | 第24页 |
5.2 保密原则 | 第24-25页 |
6.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结果 | 第26-42页 |
1.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特征 | 第26-34页 |
1.1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 | 第26-28页 |
1.1.1 性别分布 | 第26页 |
1.1.2 年龄分布 | 第26-27页 |
1.1.3 民族分布 | 第27页 |
1.1.4 文化程度分布 | 第27页 |
1.1.5 在职及退休情况分布 | 第27-28页 |
1.1.6 婚姻状况分布 | 第28页 |
1.2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行为生活方式特征 | 第28-29页 |
1.3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| 第29-34页 |
1.3.1 人体测量指标 | 第29-30页 |
1.3.2 既往病史及疾病家族史分布情况 | 第30-32页 |
1.3.3 糖尿病病情及患病后的干预与治疗情况 | 第32-34页 |
2.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综合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| 第34-42页 |
2.1 基线信息比较 | 第34-38页 |
2.1.1 一般人口学信息比较 | 第34-35页 |
2.1.2 一般行为生活方式特征比较 | 第35-36页 |
2.1.3 糖尿病病情及患病后的干预与治疗情况比较 | 第36-38页 |
2.1.4 体格及化验指标基线比较 | 第38页 |
2.1.5 患者糖尿病知识评估得分、糖尿病自我护理行为评估得分基线比较 | 第38页 |
2.2 干预后效果评价 | 第38-42页 |
2.2.1 干预后组间体格及化验指标比较 | 第38-39页 |
2.2.2 干预后不同组内体格及化验指标比较 | 第39-40页 |
2.2.3 干预后组间体格及化验指标变化值比较 | 第40-42页 |
讨论 | 第42-51页 |
1.糖尿病门诊综合教育干预与糖尿病知识掌握水平 | 第42-43页 |
2.糖尿病门诊综合教育干预与自我护理行为能力 | 第43-45页 |
3.糖尿病门诊综合教育干预与血糖 | 第45-47页 |
4.糖尿病门诊综合教育干预与BMI | 第47-49页 |
5.糖尿病门诊综合教育干预与血脂 | 第49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研究展望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8-59页 |
附录 | 第59-76页 |
综述 糖尿病教育在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| 第76-91页 |
综述参考文献 | 第85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