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交通运输经济论文--旅游经济论文--中国旅游事业论文--地方旅游事业论文

基于ISM和AHP的长白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现实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技术路线第14页
    1.5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4-15页
第2章 基础理论综述第15-21页
    2.1 旅游景区与自然保护区内涵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旅游景区的概念内涵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旅游景区的构成要素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内涵第16-17页
    2.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2.2 游客满意度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游客满意度概念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游客满意度模型研究第20-21页
第3章 长白山旅游景区发展概况第21-29页
    3.1 长白山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地质地貌资源独特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原始森林资源丰富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气候旅游资源多样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民族文化浓郁第22页
    3.2 长白山旅游景区发展现状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旅游资源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旅游市场现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础设施现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管理体制状况第26页
    3.3 长白山旅游景区的特点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长白山旅游景区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长白山旅游景区客源市场发展的特点第27页
    3.4 长白山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第27-29页
第4章 长白山旅游景区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第29-40页
    4.1 解释结构模型内涵解析第29-31页
    4.2 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指标关系解析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指标选取原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指标体系的确定第31-34页
    4.3 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邻接矩阵与可达矩阵的建立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解释结构模型的建立第39-40页
第5章 长白山旅游景区满意度评价第40-48页
    5.1 层次分析模型内涵解析第40页
    5.2 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问卷设计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判断矩阵的构建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层析排序与一致性检验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群决策第46-47页
    5.3 游客满意度评测结果第47-48页
第6章 提升游客满意度的措施和建议第48-51页
    6.1 提升游客满意度的措施第48-49页
    6.2 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建议第49-51页
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1-53页
    7.1 研究结论第51页
    7.2 未来研究展望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后记第56-57页
附录第57-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机关总部薪酬体系优化研究
下一篇:全域旅游背景下敦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